章节目录 分卷阅读921

    来了。”

    孟列回来了?

    常岁宁立即让人将他请了过来,就近在一座凉亭内说话。

    孟列风尘仆仆,只入城前在车内换了件外袍,但精神却甚好,丝毫不见疲色。

    他行礼后,常岁宁让他坐下说话,他却依旧道“属下不累”,并很快将此去北境的事务向常岁宁仔细汇禀了一遍。

    他办事,常岁宁自是放心的,便只是听着点头,末了道:“差事办得很好,此行辛苦你了。”

    孟列却笑着说:“还能为殿下做少许事,属下已很多年不曾这般轻松过了。”

    常岁宁莞尔:“我这究竟是哪辈子积下的福啊。”

    孟列笑道:“无论哪一世,殿下皆是功德无量。”

    二人笑说了两句后,常岁宁问道:“你回来之前,崔璟征兵之事可还顺利?”

    孟列点头。

    有了足够的军饷支撑,玄策军素来又有威望,扩充军队便顺利得多。但北狄此次开战也很突然,崔璟此时在前方迎敌,后方征兵练兵之事也仍未停下。

    末了,孟列道:“临行前,崔大都督曾托属下向殿下转达一句话。”

    常岁宁认真听着。

    他说:【崔璟在此,请她安心。】

    片刻,常岁宁看向北方,轻点了点头,回答道:“好。”

    既然他这样说,那她便暂时安下心来,去做她要做的事。

    午后,与王长史等人议事罢,常岁宁查看起了各处送来的信函。

    局势的动荡在细节之上也体现得十分明显,江都刺史府近来的信函几日若不分拣,便可堆积如山。

    直接送到常岁宁面前的,除了她的私人信件,以及各处的紧要情报之外,便多是淮南道各刺史的来信。

    淮南道诸州刺史这两月间传信甚是频繁,而这其中,又数光州刺史邵善同最为显眼。

    常岁宁大约估摸着,这短短两月的功夫,邵善同至少给她写了有二十封书信了,算上一算,几乎每三日便有一封。而这一切,要从两月前常岁宁下达的一个命令说起……

    彼时常岁宁已存备战之心,便授意各州刺史在原有的守军数目上,再另征兵五千人,名为“以安淮南道防御”。

    这五千人并非小数目,每州扩充五千人,十二州便合计增长六万兵力。

    如今各方势力或奉朝廷之命进行募兵,又或因野心或为自保,征兵买马之事随处可见,朝廷对此已无法进行严苛的监察与管制,相较之下,淮南道此举根本算不上什么值得一提的大动静。

    恰逢秋收后,淮南道存粮充足,各州扩征五千兵力几乎是轻而易举之事,不出一月,各州刺史便相继完成了这桩指令。

    就此事,邵善同很快也传来回信,信中却是有些惶恐地向常岁宁请罪,说是自己一不小心多征收了万人,所以——请大人示下,是否要就地遣散呢?

    第523章 大人反乎?

    邵善同虽言请罪,但也细致地解释了这“一不小心”背后的缘由,据他信上说,他接到募兵的指令后,便立即让人着手此事,在光州各县设立了临时的募兵处。

    但没想到,主动前来的百姓实在太多,场面十分火爆,甚至有亲兄弟为了争夺入军名额而大打出手……

    用邵善同的话来说,负责募兵的官吏们已经收紧了条件,但各县最终送上来的名单数目放在一起这么一合计,却还是超了一万人。

    哎,怪只怪淮南道对兵者的待遇实在太好,节度使大人的威望又实在太高——邵善同最终做出这样的总结与反思。

    常岁宁彼时看罢,很是沉默了一会儿。

    面对邵善同那句“是否需要原地遣散”的询问,常岁宁只简单交待了几句,大致意思可归结为八字——募都募了,勿要声张。

    邵善同收到那封回信之际,整个人从椅子里猛地窜了出来,双眼放光,心神激荡,当晚饭都多吃了两碗。

    淮南道的宿麦秋播已经陆续完成,一场雨后,青嫩的麦苗发芽探出土壤。

    邵善同的心也在跟着一起发芽,嫩芽刺挠得他脑子发痒,只有借频繁写信来纾解一二。

    头一日,在信上汇报了募兵后的新兵操练情况,末了一问节使大人安否,二问大人打算何时入京?

    隔三日,再去信,说了清点军械之事,末了同样问节使大人安否,以及大人打算何时入京呢?

    再三日,说了些政令施行的现状,问节使大人安,大人打算何时入京?

    ……

    又来信,感慨今岁秋收又秋播之后,光州上下民心大安,皆感激节使大人治理有方……就是不知大人何时动身入京?

    再见信,今日光州大雨,不知江都落雨否,下官近来很是挂念大人……想来大人该准备入京事宜了吧?

    第十五封,光州今有悍妇当街殴夫,引人围观……对了,大人何日启程入京?

    一十六封,下官今晨起身,有数只彩鹊于檐下盘旋久久不去,似是吉兆也,特来信与大人报喜……所以,大人准备何时动身呢?

    ……

    任谁也看得出,这位光州老兄的来信中,字里行间无不充斥着对造反之事的热衷,那每每必要问上一句的【大人何时入京】,分明是在问:【大人反乎?】

    以及:【何时反呢?】

    起初,常岁宁皆回“未定”、“未定”……待到后面,见他信中全无正事,甚至懒得搭理了。

    而迟迟不见回信的邵善同却愈发亢奋了——节使大人连回信的时间都没有了?想必是忙得不可开交了!试想一下,大人都是在忙些什么呢?

    邵善同依旧认真写信之余,另又数起了日子,直到数到今日,距太子大婚之期已不足一月……

    因迟迟未见常岁宁动身,朝廷甚至令人传书前来委婉催问常岁宁动身之期。

    从江都到京师,正常行路需要半月时间,而如此大事又往往需要预留出充足的时间以防行程被拖延打乱,为保证稳妥还需提早动身。

    此时有少部分藩王和节度使已经抵达京师了,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是在动身之后才听闻了范阳王造反的消息……范阳王李复原本不足为惧,让人不安的是范阳军和那段士昂。

    至于这些此时身在京师的藩王,眼看着范阳军一步步逼近洛阳,心中是愤怒多一些,还是后悔多一些,外人便不得而知了。

    但那些尚未抵京者的态度变化却是明朗的,他们或“因乱被阻于途中”,或“因事务缠身一时无法动身”——大多都选择了暂时观望形势。

    京中一封封催问动身之期的传书,并未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相比于朝廷传书,各方人马显然更在意范阳军的动向。

    无数双眼睛在紧盯着范阳军的战况之时,同时亦有不少人在密切留意着益州荣王府的动作。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