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卷阅读137

    合入仕?”

    “子瞻虽聪明过人,却性子洒脱,口无遮拦,这样的人其实是最不适合入仕的。”欧阳修目光如炬,开口便道:“不管何朝何代,总是会有些龌龊或难以见人之事,因为子瞻足够聪明,所以许多旁人看不懂的事情他能够一眼识破。”

    “可又因他口无遮拦,快言快语……太过聪明对他们这些人来说其实并不是好事……”

    说到这里,他猜到了几分:“子由,你一直藏拙可是打算在暗中保护你的兄长?”

    苏辙轻轻点头:“回大人的话,的确有这方面的原因,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原因。”

    “如今我爹爹得您提携,名声在外,若我们兄弟两人齐齐冒头,难免会惹人忌惮,甚至会被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我想,若我韬光养晦,躲在暗处……”

    欧阳修笑着打断他的话:“兴许到了危急关头,还能救他们父子一命?”

    他瞧见苏辙再次点头,心中愈发觉得苏辙沉稳聪慧:“你倒是想的长远,若换成寻常少年知晓自己有如此才能,早就张狂的不知像什么样子,可你走一步想百步,竟想到子瞻落难时候去了。”

    “可是子由啊,你想过没有,以子瞻这性子,只怕很快就会闯祸的,你的才能如何藏得住?”

    “至于你口中的藏拙,不过是才能或早或晚显露而已。”

    苏辙微微一愣。

    从前他觉得苏轼在学策论时总是容易钻牛角尖,如此看来,他又何尝不是?一意孤行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欧阳修见他面色如此,知道他将自己的话听了进去,便自顾自喝茶,并未言。

    他知道眼前这个少年是极聪慧的,给他些时间,他会想明白的。

    果不其然,没多久苏辙就沉吟道:“您说的极有道理。”

    他想,这么些年藏拙大概还有个原因是担心苏轼备受打击。

    他比苏轼要小上三岁,却处处压苏轼一头,纵然苏轼不会介意,但偶尔也会有失落吧?

    欧阳修看着他:“子由,方才你可是见到我那块砚屏石呢?”

    苏辙是连连夸赞。

    欧阳修笑道:“其实除了这块砚屏石,我还有一块,一直私藏着没有拿出来罢了。”

    “说起这块砚屏石,我得来并不容易,一早就听说虢山有这样一块砚石,几次派人去找寻,卖家都狮子大开口,直说想要得到这块砚石的人是数不胜数。”

    “后来几经波折,我这才买下这块砚屏石。”

    说到这里,他是自嘲一笑:“可有一年我机缘巧合去虢山一趟,发现这等砚屏石虽不说随处可见,却也不是千金难求,我私藏的那块砚屏石才花了六十贯而已,只有我书房那块砚屏石的十分之一,你可知道其中缘由?”

    苏辙点了点头:“想必是您书房那块‘月石砚屏’名声在外吧。”

    他隐约猜到了欧阳修话中的意思。

    一块砚石尚是如此,更别说一个人,名头越响,在朝中,乃至在汴京的话语权就越重,旁人越是敬重他,别说有朝一日想救苏轼简单许多,甚至有些人看在他的面子上,想要对苏轼下手时也会掂量几分。

    这就是所谓的不看僧面看佛面。

    聪明人与聪明人说话,是点到为止即可,不用说的太明白。

    欧阳修笑道:“如今我也算得上你的恩师,我的话你总该听上几句的,今年会试,我只望你莫要藏拙,全力以赴。”

    “至于你想的韬光养晦,不引人注意,若来日子瞻真遇事,不是还有我在吗?我若能帮,定不会袖手旁观的。”

    苏辙自知道这话有千斤万斤重,连忙道:“多谢欧阳大人。”

    欧阳修原还要再叮嘱他几句,谁知就有仆从前来相请,说是有宾客来访。

    欧阳修这才起身离开,他没走几步,身后的仆从不解道:“……这些年大人的门生不计其数,小的甚少见大人这般偏爱过谁。”

    欧阳修淡笑道:“不过是见这孩子格外懂事聪明罢了。”

    “他们兄弟两人感情极深,我想,若有朝一日子瞻知晓他弟弟一直为他藏拙,怕是心里也会难受的,况且,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苏辙却是听君一席话受益良多。

    回去之后他便是愈发奋发苦读起来。

    到了桃花杏花开时,就到了会试这一日。

    会试总共三场,每场三天,天公作美,到了二月初九会试这一天,春雨终于停歇。

    从前乡试时,苏家上下几乎全员出动送苏辙与苏轼前去赶考,可如今身在汴京,却唯有苏洵一人。

    苏洵几次会试落榜,陪着两个儿子行至贡院门口,纵然千言万语,可话到了嘴边却不知如何开口。

    一是羞于开口。

    二是担心不已。

    就连一向颇为自负的苏轼听到这次会试的举子中是高手如云,也不敢像从前那般大放厥词,直道:“爹,您别担心,我与八郎定会全力以赴。”

    苏洵微微颔首,眼神落于苏辙面上。

    苏辙却有几分从前苏轼身上的影子,笑道:“爹,您等着好消息就是。”

    随着一声铜锣声响起,他们兄弟二人就步入人群之中走了进去。

    相较于从前乡试,苏辙并不十分担心。

    一来这几年的时间里,他的学问是日益精进,好几次看出苏轼文章中的不足来,是有自信的资本的。

    二来在会试之前,他们早就仿照郭太白从前教他们的方法,自行在家中模拟会试数次,因年岁渐长,身体比从前也更好。

    三来则是他知晓历史,想着他们兄弟两人的才学很快就要名扬天下。

    这三条皆是定心丸。

    步入贡院,苏辙是下笔如有神。

    九日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等着苏辙出贡院时,已是神色憔悴,苏洵等人早就候在门口,一看到他,元宝很快就冲过来扶着他:“少爷,您没事吧?”

    苏辙摆摆手,直说没事。

    不远处的苏洵已快步上前,询问他考的如何。

    苏辙想了想道:“一甲应该是没多少问题的。”

    一甲大概就是前十名左右。

    苏洵面上一喜,他太清楚苏辙的性子,若苏辙没把握,是绝说不出这等话来。

    但他也知道苏辙累极了,如今不是说话的时候。

    苏辙等到苏轼出来,兄弟二人互相询问彼此考的如何后,这才坐上回家的马车。

    一回去苏辙略用了些清淡的吃食,就昏昏沉沉睡了过去。

    他一觉睡了很长时间,足足有一天一夜,睡了醒,醒了睡,有的时候竟不知道自己是醒着还是在做梦。

    他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下来。

    即便他才学出众,对自己颇有信心,但自乡试之后,会试还是如一块石头似的压在他心上,每每想起都觉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