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卷阅读1089
你了吧。”他的声音很低,动作极尽温柔,带笑的眼神细看之下是游离的,他游离着说:“一个死人,一个疯子,如此作伴,倒也不错。”
染着血的花瓣碎屑被风裹挟着扬起。
今岁的秋风里藏着许多声音,熙熙攘攘着飞往各处。
李隐向天下昭告了京畿已定的消息之后,即使人去往太原,迎天子归京。
此外,由骆观临执笔,往动荡处传檄招安。
并邀各处官员士人以及有才智者,入京共商安邦大计——就连江都、洛阳,以及太原的官员也收到了传书,即便是对待当初拥护李岁宁为皇太女的那些官员,李隐也表现得既往不咎,言辞礼待,请他们回京。
李隐从始至终未有提及皇太女三字,没有贬低也没有敌对,既没有承认也没有不承认她的身份,仿佛只当她并不存在。
但与此同时,在四处传扬开来的,是李岁宁孤身深入北狄的消息。
有人说她生死未卜,甚至有人断言其已葬身北狄,一时间人心风雨不休。
一边是生死不知的英勇少年女郎,一边是已经入主京师的宽容沉稳的练达仁者,世人要如何选择,似乎没有悬念。
别处人心且不论,只说淮南道无二院,便有学子欲图离开江都,上京而去,却没有意外地招来了同窗的阻拦和指责。
面对同窗们的不齿,那学子也逐渐言辞激烈:“我等读书,是为报效大盛天下,而今京师既定,荣王仁德,正是用人之时,我为何不能上京!难道入了这无二院,便只能被锁困于此效忠一人吗!我习的是治世之书,而非卖身契文!”
“……庞州彦!你莫要忘了,在这乱世中,是谁给了我们书读,又是谁给了我等安定读书之所!”一名青年红着眼睛反驳:“读书无有政治之分,但吾辈读书人有!滴水之恩且当涌泉相报,你此时上京,等同是与皇太女殿下为敌,实为恩将仇报小人是也!”
“是,我是小人!”那男子震声道:“若是有选择,我也愿意为皇太女殿下效力,殿下孤身入北狄,我自万分敬佩!可是单凭敬佩二字谋不来前程!”
“殿下她生死难料,上京者已然无数,我等若死守此地,之后必遭上方之人记恨排挤打压……再多的书却也只能白读了!”
有激愤的青年要上前去:“你眼中只有前程虚名,却将仁义礼信置于何地!”
局面混乱间,郑潮出现了,制住了乱象,道:“让他去。”
“……院主!”
“节使曾有言,无二院为天下人而建,不拘来处,亦不拘去处。”郑潮看着那名青年:“只要治世安民之本心不失,便不算辜负节使一腔心意。”
那名唤庞州彦的青年眼中浮现泪光,躬身深深揖礼,许久后,才含泪转身而去。
郑潮看向众学子:“想随同前去者,皆可离去。”
四下众人神情动容,反而越发坚定了:“节使一日未有明信传回,我等便一日不走!”
他们做不到死守此地,但至少也要陪节使到最后……节使归来,他们誓死效忠!而若节使果真不在了,他们再谋生路不迟!
这少许坚持,即便要赔上所谓前程先机捷径……却是他们为数不多能拿来报答节使的东西!
第617章 严冬之肃杀
将众学子的激昂坚定看在眼中,郑潮离去时,在心底深深叹了口气。
读书人擅分析时局利弊,却也最知气节坚守,这二者相合之下,才是完整的文人。
比起阻止那名学子离开,他选择令其离去,才能真正有效安抚归拢那些处于动摇边缘的学子……这也是一种“欲擒故纵”与“变相胁迫”——以节使之恩义相胁迫。
但这样做的前提,是此中果真有恩义可用。
节度使常岁宁也好,皇太女李岁宁也罢,她在这些文人心间所累下的恩义,是切切实实存在的。
若非如此,任凭他再如何算计人心,却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接下来必然还会有人离去,但是不要紧,最终留下的必然不在少数,且他们皆是可以一当十的赤心者。
皇太女她此去北狄,磨炼的不仅是自身,还有身边之人。
来日她若归来,便将成为世人眼中最出色的储君,其丰功伟绩甚至将盖过先太子效——当年先太子效对战北狄,至多也只是驱逐,而未曾踏足过那片大漠。
她做了先人不曾做过的事,倘若果真能够做到,待她凯旋之日,迎候她的便将是最赤诚紧密的人心。
郑潮眼中有着希冀的震动,仿佛从中看到了大盛的生机,到那时,黎民江河将走出浩劫,迎来真正的新生。
看到了此一面希望之墙的郑潮,走入秋色中:“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严冬已至,苍生是否能见阳春,便看那个人能否从北狄的严冬中走出来了。
个人生死事小,但有些人身系肩负天下生死。
江都刺史府也收到了来自京师的传书。
除了宣告京畿已定的消息之外,那封传书也邀请了江都官员前往京中共商安邦大计,好似根本不在意此处乃是皇太女所辖之处,俨然是一视同仁的大度气概,也未吝于展示这大度之下静水流深的心计城府。
王长史看到这封传书的署名正是那骆观临,想到此人这些时日以诗词文章大书特书荣王之仁德英名,不禁道:“倘若钱先生仍在,哪里容得下此人猖狂。”
要他说,钱先生虽未曾入仕,但其文采与见识,远在这劳什子骆观临之上!
任凭他十个骆观临,也抵不过一位钱先生!
王长史并不知“钱甚”具体去向,仍在派人寻找其下落,而对此心知肚明的王岳,此时道:“伪善者才需要诗词颂赞,而殿下之德,天下已无人不晓,既不需要我等四处呼喝,也不再需要钱甚的诗词来表——”
说到后面,王岳的声音低下来。
若说是否怨怪好友的选择,王岳是怨的。
曾经他常将好友那“三年之约”挂在嘴边,也常调侃好友患有“易主之症”,更深知人各有志的道理,但真到了这一日,王岳却很难接受……无论真相是哪一种,他都难以接受。
骆观临临去前,曾给王岳写过一封信。
信中只言,洛阳已不再需要钱甚。
除此外再无其它,只托付王岳照料他家中人。
姚冉对此未曾发表看法,此刻,她只道:“此类传书,必然也送到了淮南道各州刺史府上,当务之急,需加强对各州的监察。”
王岳点头,神情渐肃正,看向其他官员:“殿下的战场在北狄,而我等也是殿下的刀兵,虽无需赶赴北境,却务必代殿下守好这后方城池家业!”
众官员无不郑重,应声下来。
接下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
染着血的花瓣碎屑被风裹挟着扬起。
今岁的秋风里藏着许多声音,熙熙攘攘着飞往各处。
李隐向天下昭告了京畿已定的消息之后,即使人去往太原,迎天子归京。
此外,由骆观临执笔,往动荡处传檄招安。
并邀各处官员士人以及有才智者,入京共商安邦大计——就连江都、洛阳,以及太原的官员也收到了传书,即便是对待当初拥护李岁宁为皇太女的那些官员,李隐也表现得既往不咎,言辞礼待,请他们回京。
李隐从始至终未有提及皇太女三字,没有贬低也没有敌对,既没有承认也没有不承认她的身份,仿佛只当她并不存在。
但与此同时,在四处传扬开来的,是李岁宁孤身深入北狄的消息。
有人说她生死未卜,甚至有人断言其已葬身北狄,一时间人心风雨不休。
一边是生死不知的英勇少年女郎,一边是已经入主京师的宽容沉稳的练达仁者,世人要如何选择,似乎没有悬念。
别处人心且不论,只说淮南道无二院,便有学子欲图离开江都,上京而去,却没有意外地招来了同窗的阻拦和指责。
面对同窗们的不齿,那学子也逐渐言辞激烈:“我等读书,是为报效大盛天下,而今京师既定,荣王仁德,正是用人之时,我为何不能上京!难道入了这无二院,便只能被锁困于此效忠一人吗!我习的是治世之书,而非卖身契文!”
“……庞州彦!你莫要忘了,在这乱世中,是谁给了我们书读,又是谁给了我等安定读书之所!”一名青年红着眼睛反驳:“读书无有政治之分,但吾辈读书人有!滴水之恩且当涌泉相报,你此时上京,等同是与皇太女殿下为敌,实为恩将仇报小人是也!”
“是,我是小人!”那男子震声道:“若是有选择,我也愿意为皇太女殿下效力,殿下孤身入北狄,我自万分敬佩!可是单凭敬佩二字谋不来前程!”
“殿下她生死难料,上京者已然无数,我等若死守此地,之后必遭上方之人记恨排挤打压……再多的书却也只能白读了!”
有激愤的青年要上前去:“你眼中只有前程虚名,却将仁义礼信置于何地!”
局面混乱间,郑潮出现了,制住了乱象,道:“让他去。”
“……院主!”
“节使曾有言,无二院为天下人而建,不拘来处,亦不拘去处。”郑潮看着那名青年:“只要治世安民之本心不失,便不算辜负节使一腔心意。”
那名唤庞州彦的青年眼中浮现泪光,躬身深深揖礼,许久后,才含泪转身而去。
郑潮看向众学子:“想随同前去者,皆可离去。”
四下众人神情动容,反而越发坚定了:“节使一日未有明信传回,我等便一日不走!”
他们做不到死守此地,但至少也要陪节使到最后……节使归来,他们誓死效忠!而若节使果真不在了,他们再谋生路不迟!
这少许坚持,即便要赔上所谓前程先机捷径……却是他们为数不多能拿来报答节使的东西!
第617章 严冬之肃杀
将众学子的激昂坚定看在眼中,郑潮离去时,在心底深深叹了口气。
读书人擅分析时局利弊,却也最知气节坚守,这二者相合之下,才是完整的文人。
比起阻止那名学子离开,他选择令其离去,才能真正有效安抚归拢那些处于动摇边缘的学子……这也是一种“欲擒故纵”与“变相胁迫”——以节使之恩义相胁迫。
但这样做的前提,是此中果真有恩义可用。
节度使常岁宁也好,皇太女李岁宁也罢,她在这些文人心间所累下的恩义,是切切实实存在的。
若非如此,任凭他再如何算计人心,却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接下来必然还会有人离去,但是不要紧,最终留下的必然不在少数,且他们皆是可以一当十的赤心者。
皇太女她此去北狄,磨炼的不仅是自身,还有身边之人。
来日她若归来,便将成为世人眼中最出色的储君,其丰功伟绩甚至将盖过先太子效——当年先太子效对战北狄,至多也只是驱逐,而未曾踏足过那片大漠。
她做了先人不曾做过的事,倘若果真能够做到,待她凯旋之日,迎候她的便将是最赤诚紧密的人心。
郑潮眼中有着希冀的震动,仿佛从中看到了大盛的生机,到那时,黎民江河将走出浩劫,迎来真正的新生。
看到了此一面希望之墙的郑潮,走入秋色中:“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严冬已至,苍生是否能见阳春,便看那个人能否从北狄的严冬中走出来了。
个人生死事小,但有些人身系肩负天下生死。
江都刺史府也收到了来自京师的传书。
除了宣告京畿已定的消息之外,那封传书也邀请了江都官员前往京中共商安邦大计,好似根本不在意此处乃是皇太女所辖之处,俨然是一视同仁的大度气概,也未吝于展示这大度之下静水流深的心计城府。
王长史看到这封传书的署名正是那骆观临,想到此人这些时日以诗词文章大书特书荣王之仁德英名,不禁道:“倘若钱先生仍在,哪里容得下此人猖狂。”
要他说,钱先生虽未曾入仕,但其文采与见识,远在这劳什子骆观临之上!
任凭他十个骆观临,也抵不过一位钱先生!
王长史并不知“钱甚”具体去向,仍在派人寻找其下落,而对此心知肚明的王岳,此时道:“伪善者才需要诗词颂赞,而殿下之德,天下已无人不晓,既不需要我等四处呼喝,也不再需要钱甚的诗词来表——”
说到后面,王岳的声音低下来。
若说是否怨怪好友的选择,王岳是怨的。
曾经他常将好友那“三年之约”挂在嘴边,也常调侃好友患有“易主之症”,更深知人各有志的道理,但真到了这一日,王岳却很难接受……无论真相是哪一种,他都难以接受。
骆观临临去前,曾给王岳写过一封信。
信中只言,洛阳已不再需要钱甚。
除此外再无其它,只托付王岳照料他家中人。
姚冉对此未曾发表看法,此刻,她只道:“此类传书,必然也送到了淮南道各州刺史府上,当务之急,需加强对各州的监察。”
王岳点头,神情渐肃正,看向其他官员:“殿下的战场在北狄,而我等也是殿下的刀兵,虽无需赶赴北境,却务必代殿下守好这后方城池家业!”
众官员无不郑重,应声下来。
接下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