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卷阅读1052
可他总觉得哪里不对,横竖不能安心。
直到太子妃的一句话点醒了他:【赏赐这种事,当然要赏人家没有的呀,如今谁不知道河南道河北道已经是常节使的了?】
李智觉得太子妃言之有理——对,要给常节使本身没有的!
常节使没有的,而他有的……
李智颠来倒去地想,终得出一个答案:那不就是……皇太子之位吗?
他将这个想法喃喃着说了出来,只见太子妃被惊艳到眼睛大亮,连道此乃“一举两得”之策。
第一得自然是可以向常节使表忠心,第二得则在于,卞春梁要杀太子,荣王也要杀太子,想登基的人都要杀太子……那他不做这太子,不就安全了吗?
要知道,主动不做和被人扒拉下来,那是两码事!
最后,魏妙青不忘拍拍李智的肩膀,称赞道:【我就说你很擅长活命吧,这样绝妙的法子都被你想到了!】
于是这样天大的一件事,就被二人这样愉快并偷偷地决定了。
决定之后,要如何实施,也是个问题。
李智也是在一刻钟前,才真正鼓足勇气,选择在此时说出来。
他很清楚自己的斤两和脸面,过了今日,他只怕根本没有办法同时聚集这么多人。
而此事必须要在明面上敲定,他若私下提及,大臣也好圣人也罢,各方各有思量,必然不会给他在人前开口的机会……
思来想去,就是今日了!
趁着节使的归宗大典,他务必要将自己从皇太子的位置上扒下来!
李智从未这样坚定地对待过一件事,但迟迟听不到圣人的回应,他已然满身冷汗。
众官员之声各异间,忽有苍老飘渺的笑声响起,那声音欣慰道:“太子殿下愿顺应天意,乃是苍生之大幸也。”
说话的在场唯一位于政治立场之外的局外人,天镜。
他不避世,也不避嫌,仿佛只代天意说话,正如他今日出现,先言此地有龙气现世,之后便见天显祥瑞。
他不直接处在政治丛林之中,但他的话却必然会带来一定的政治影响。
因此,他的这句“顺应天意”,让很多官员便再难直接说出劝阻之言。
李智闻言心中甚是感激,趁机再次叩请。
不少官员悄悄看向天子所在。
至此,天子无可避免需要表态,哪怕搪塞过去,也需要几句恰当的场面话。
但天子未曾搪塞——
圣册帝缓声开口,看向李智,语气里有一缕叹息:“太子李智胜在足够仁厚,这也是朕一直以来最看中他的地方……但他仁厚有余而胆魄不足,亦是不争的事实。”
“朕原本想,他还有足够的时间来磨砺胆魄,但此时看来,却是不能了。”
叹息敛去,圣册帝的声音逐渐有力:“值此动荡关头,我大盛的确更需要一位有担当有能力的储君,才能令四方安心。”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天子看向了上方,径直道:“朕如今既然尚是大盛天子,便责无旁贷当为大盛选立新任储君——”
“我大盛曾有选立皇太女之先例,而岁宁长公主为先皇血脉,出身正统,文韬武略皆备,堪为大盛储君,可安天下民心!”
“朕今日便做主,罢黜李智皇太子之位,另择立长公主为皇太女——”女帝言毕,威严沉静的视线看向突然寂静的殿内诸人:“不知诸卿意下如何?”
众官员神情多颤动震惶。
适才完成了归宗大典,都还没来得及给那位长公主正式定下封号……怎么就突然要选立皇太女了?!
第595章 皇太女
而令众官员们最为不解的是,在太子开口之时,圣人分明可以先搪塞过去——
这位圣人向来心性坚定,绝不可能甘心轻易言败,按说也不会如此轻易便被常岁宁震慑住,所谓权术不就是你来我往,竭力谋算足下每一寸领地吗?而圣人为何会选择顺水推舟直接将对手推上储君之位?!
在常岁宁面前,圣人与朝廷本就已经处于被动,手中唯一的筹码便是储君之位了……那常岁宁也好李岁宁也罢若想名正言顺登基,便和荣王一样,注定越不过储君与天子,如此之下,圣人才更该善加谋算利用这个筹码才对!
哪怕是场交易,也该谈一谈条件,而不是直接便将对方需要的双手奉上……说一句切实之言,李岁宁若就此成为储君,随时都可以登基为帝,那便也意味着她再无需有任何顾忌,随时可以除去天子!
圣人怕是病得昏头了,竟不知此中之大弊吗?
这一着棋,简直是亲手葬送后路……
有天子近臣心下不安,遂示意马相——或许圣人只是在以退为进,要让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出言提出不妥之处呢?
马行舟未有开口。
君臣多年,他待陛下也算有些了解……
他能够清楚地领会到,圣人顺势提议选立皇太女,乃是发自“真心”。
圣人此举固然有自毁城池之嫌,但他更愿意相信圣人另有衡量。
从今日站在这大殿之中开始,圣人便一直在“相助”常岁宁……或许,圣人眼中的得失,并非是他们看到的那样简单。
马行舟出列,抬手道:
“陛下英明……臣,附议。”
陛下要助,那他便助陛下去助。
他是天子心腹,他出言赞成才能真正彰显天子的诚意。
众臣见状,一阵喧哗慌乱。
宣安大长公主也站了出来:“如今放眼这李氏江山,唯有岁宁可担此大任,我李容愿尊其为皇太女!”
大长公主府从来不插手政事,但这一次例外。
李智心中已然喜极而泣,得了天子、马相与大长公主赞成,他遂也不再等待其他官员们的表态——
自袖中取出早已随身备好的太子印,李智双手高捧起:“李智恳求皇姊以江山为重,接此大任!”
见太子当场便要交出太子玉印,殿内再起波澜。
有人不禁道:“如此大事,怎可如此草率……”
然而转念一想,他们丢了京畿,本已无体面可言……
古来各朝京城被破,皇室逃亡途中,几个官员临时选立新帝的先例也不是没有……相较之下,此时此景,有商有量,已然不算草率了。
可是一个才归宗改姓的女子,立时就要成为储君……这实在让人不好接受。
而很快引起了他们注意的是,如此大事当前,无论是褚太傅与魏相,还是那崔璟及李岁宁的人,竟然都无人趁机附和……
哪怕宣安大长公主已经出面,哪怕太子已经高举玉印,一切条件具备——他们竟也全无动静。
以崔琅为首的崔氏族人同样一动不动。
崔琅的心态稳得不行,虽说成为储君听来激动人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
直到太子妃的一句话点醒了他:【赏赐这种事,当然要赏人家没有的呀,如今谁不知道河南道河北道已经是常节使的了?】
李智觉得太子妃言之有理——对,要给常节使本身没有的!
常节使没有的,而他有的……
李智颠来倒去地想,终得出一个答案:那不就是……皇太子之位吗?
他将这个想法喃喃着说了出来,只见太子妃被惊艳到眼睛大亮,连道此乃“一举两得”之策。
第一得自然是可以向常节使表忠心,第二得则在于,卞春梁要杀太子,荣王也要杀太子,想登基的人都要杀太子……那他不做这太子,不就安全了吗?
要知道,主动不做和被人扒拉下来,那是两码事!
最后,魏妙青不忘拍拍李智的肩膀,称赞道:【我就说你很擅长活命吧,这样绝妙的法子都被你想到了!】
于是这样天大的一件事,就被二人这样愉快并偷偷地决定了。
决定之后,要如何实施,也是个问题。
李智也是在一刻钟前,才真正鼓足勇气,选择在此时说出来。
他很清楚自己的斤两和脸面,过了今日,他只怕根本没有办法同时聚集这么多人。
而此事必须要在明面上敲定,他若私下提及,大臣也好圣人也罢,各方各有思量,必然不会给他在人前开口的机会……
思来想去,就是今日了!
趁着节使的归宗大典,他务必要将自己从皇太子的位置上扒下来!
李智从未这样坚定地对待过一件事,但迟迟听不到圣人的回应,他已然满身冷汗。
众官员之声各异间,忽有苍老飘渺的笑声响起,那声音欣慰道:“太子殿下愿顺应天意,乃是苍生之大幸也。”
说话的在场唯一位于政治立场之外的局外人,天镜。
他不避世,也不避嫌,仿佛只代天意说话,正如他今日出现,先言此地有龙气现世,之后便见天显祥瑞。
他不直接处在政治丛林之中,但他的话却必然会带来一定的政治影响。
因此,他的这句“顺应天意”,让很多官员便再难直接说出劝阻之言。
李智闻言心中甚是感激,趁机再次叩请。
不少官员悄悄看向天子所在。
至此,天子无可避免需要表态,哪怕搪塞过去,也需要几句恰当的场面话。
但天子未曾搪塞——
圣册帝缓声开口,看向李智,语气里有一缕叹息:“太子李智胜在足够仁厚,这也是朕一直以来最看中他的地方……但他仁厚有余而胆魄不足,亦是不争的事实。”
“朕原本想,他还有足够的时间来磨砺胆魄,但此时看来,却是不能了。”
叹息敛去,圣册帝的声音逐渐有力:“值此动荡关头,我大盛的确更需要一位有担当有能力的储君,才能令四方安心。”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天子看向了上方,径直道:“朕如今既然尚是大盛天子,便责无旁贷当为大盛选立新任储君——”
“我大盛曾有选立皇太女之先例,而岁宁长公主为先皇血脉,出身正统,文韬武略皆备,堪为大盛储君,可安天下民心!”
“朕今日便做主,罢黜李智皇太子之位,另择立长公主为皇太女——”女帝言毕,威严沉静的视线看向突然寂静的殿内诸人:“不知诸卿意下如何?”
众官员神情多颤动震惶。
适才完成了归宗大典,都还没来得及给那位长公主正式定下封号……怎么就突然要选立皇太女了?!
第595章 皇太女
而令众官员们最为不解的是,在太子开口之时,圣人分明可以先搪塞过去——
这位圣人向来心性坚定,绝不可能甘心轻易言败,按说也不会如此轻易便被常岁宁震慑住,所谓权术不就是你来我往,竭力谋算足下每一寸领地吗?而圣人为何会选择顺水推舟直接将对手推上储君之位?!
在常岁宁面前,圣人与朝廷本就已经处于被动,手中唯一的筹码便是储君之位了……那常岁宁也好李岁宁也罢若想名正言顺登基,便和荣王一样,注定越不过储君与天子,如此之下,圣人才更该善加谋算利用这个筹码才对!
哪怕是场交易,也该谈一谈条件,而不是直接便将对方需要的双手奉上……说一句切实之言,李岁宁若就此成为储君,随时都可以登基为帝,那便也意味着她再无需有任何顾忌,随时可以除去天子!
圣人怕是病得昏头了,竟不知此中之大弊吗?
这一着棋,简直是亲手葬送后路……
有天子近臣心下不安,遂示意马相——或许圣人只是在以退为进,要让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出言提出不妥之处呢?
马行舟未有开口。
君臣多年,他待陛下也算有些了解……
他能够清楚地领会到,圣人顺势提议选立皇太女,乃是发自“真心”。
圣人此举固然有自毁城池之嫌,但他更愿意相信圣人另有衡量。
从今日站在这大殿之中开始,圣人便一直在“相助”常岁宁……或许,圣人眼中的得失,并非是他们看到的那样简单。
马行舟出列,抬手道:
“陛下英明……臣,附议。”
陛下要助,那他便助陛下去助。
他是天子心腹,他出言赞成才能真正彰显天子的诚意。
众臣见状,一阵喧哗慌乱。
宣安大长公主也站了出来:“如今放眼这李氏江山,唯有岁宁可担此大任,我李容愿尊其为皇太女!”
大长公主府从来不插手政事,但这一次例外。
李智心中已然喜极而泣,得了天子、马相与大长公主赞成,他遂也不再等待其他官员们的表态——
自袖中取出早已随身备好的太子印,李智双手高捧起:“李智恳求皇姊以江山为重,接此大任!”
见太子当场便要交出太子玉印,殿内再起波澜。
有人不禁道:“如此大事,怎可如此草率……”
然而转念一想,他们丢了京畿,本已无体面可言……
古来各朝京城被破,皇室逃亡途中,几个官员临时选立新帝的先例也不是没有……相较之下,此时此景,有商有量,已然不算草率了。
可是一个才归宗改姓的女子,立时就要成为储君……这实在让人不好接受。
而很快引起了他们注意的是,如此大事当前,无论是褚太傅与魏相,还是那崔璟及李岁宁的人,竟然都无人趁机附和……
哪怕宣安大长公主已经出面,哪怕太子已经高举玉印,一切条件具备——他们竟也全无动静。
以崔琅为首的崔氏族人同样一动不动。
崔琅的心态稳得不行,虽说成为储君听来激动人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