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卷阅读984
妙青点头,神情期待:“再过个十来日,我想邀各府女郎入宫赏梅!”
“……”李智勉强笑了一下,点头:“也好。”
魏妙青便兴致勃勃地筹备起来。
时辰已经不早了,李智不敢再拖延,去了书房中处理政务。
但他在书案后坐下后,却也是望着手中的密奏,神情挣扎痛苦。
他要治罪崔相了——李智之所以逃避拖延,原因便在此。
崔澔也曾是教导过他的,他称过一句老师……而今他却要对自己的老师下手了。
借朔方节度使之死治罪崔家,是圣人的意思,底下的官员为此“准备”了诸多罪证……
李智知道,朔方节度使之死和崔家无关,但他同时也知道,崔家与荣王之间的确并不清白。
在此等层面的斗争里,真假对错已不重要,重要的只有立场之分。
李智心中煎熬,却不得不照做。
然而一想到此次待清算罢崔家,诸多官职必将空缺,而到时朝堂上又将出现许多新面孔,他又要重新记人脸,记名字……不擅认人,有些脸盲的李智简直要哭出声来。
至于到时朝堂又将是一番怎样混乱的景象,他根本不敢想。
窗外夜色漆黑,风雨交加,太子心底亦如是。
而次日晨早,由安邑坊中传出的一封断亲书,令京师哗然。
那封断亲书乃是崔据亲笔所写。
第557章 自己定下的规矩
崔家执家主此书,对外宣告,与如今身在太原的崔氏族人断绝宗族关系,并严厉斥责了崔琅所行,道其纨绔狂悖,违背族规祖训,而屡教不改。此次煽动族人背弃清河祖业,更是犯下了不可饶恕之过。
更何况,崔琅使族人前往太原,投奔已被崔氏除族者,实乃罔顾族规,视族中信义于无物的体现,待祖宗礼法全无半点敬畏之心,实不堪为崔氏子弟。
而那些在崔琅的煽动下,皆犯下了同样的过错,只顾保全性命而致使崔氏清河数百年基业毁于范阳军与乱民之手,毫无坚守,一意偷生,辱没崔氏风骨——
以上皆为崔据在“断亲书”上所言,他字字如刀,悲痛失望乃至鄙夷不齿,将那些自清河逃离的族人称之为“毁弃崔氏数百年根基之卑劣家贼”,斥令他们此生及其后人皆不得再以清河崔氏自称。
在这个宗法在一定意义上凌驾于律法之上的世道间,崔据这一纸丝毫不留余地的“断亲书”,等同在世俗意义上斩断了京师崔家族人与以崔琅为首的崔家族人之间的宗族纽带,就此一分为二,划清了界限。
至于值此关头,帝王是否会认下此事,崔据心中自有考量。
天子是否会执意牵连六郎等人,要看六郎他们依附着何人——
令安,常岁宁……
崔据立于高阁之上,俯视着整座安邑坊,苍老的嗓音自语般道:“足够了。”
落日的余晖落在老人削瘦的肩头,老人静立而望,直至夜色降临,将他的身影慢慢吞噬为了黑暗中的一点缩影。
三日后,数百名持刀禁军,将安邑坊迅速围起。
两日前,崔澔在早朝之上被太子问罪勾结剑南道节度使,刺杀岭南及朔方节度使之事。
“铁证”之下,崔澔虽未认罪,官服依旧被除,人已被押入狱中受审。
这场早有预兆的冬日风雨,终于倾盆落下。
禁军与大理寺前来安邑坊拿人之时,安邑坊外几乎围满了闻讯而至的文人。
对天下文人而言,望族崔氏为天下读书人之首,寒门学子不满士族垄断天下文路,却又无不向往士族风骨,以士族君子为不二楷模。
而这种既怨又敬的矛盾,因近年来士族的快速衰落,反而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缓解,取而代之的是天下文人同出一脉的唇亡齿寒之感。
自崔澔入狱后,诸多文人暗中便时常听闻“崔家有冤”的说法,那些说法合乎时局政治逻辑,足以令人生出想要信服的念头。
故而此刻,眼见着昔日尊贵风雅的崔家族人被镣铐加身,围观的文人大多心绪沉重。
这时,人群中有人喊道:“是崔公!”
众人忙看去,只见又一群被押送出坊的崔家族人中,为首的是一位须发苍白的老人。
众人大多不曾见过崔据,但对这位崔氏家主的名号无不熟知。
崔据自年少时便以文章传开声名,德行从无半分污点,秉公持正,是许多文人心中当之无愧的士族风骨的代表人物。
而今这位已垂垂老矣的士族家主,身着藏蓝色长衫,外系一件墨色披风,衣冠依旧整洁,若不细看,甚至不会发现他披风下的双手上缚着锁链。
他身后的族人们也不见惧色。
着长衫的文人身缚锁链,身侧有禁军持刀相迫,然而他们始终面不改色,这不屈于刀下的脊梁傲骨,落在围观文人眼中,其气节要更胜过今冬将绽的寒梅。
一声声含着敬意的“崔公”在人群中响起,揖礼者无数。
负责维持秩序的禁军见状试图拔刀喝止,却被负责此事左屯卫大将军鲁冲拦下。
鲁冲深知这些文人齐齐出现在此处,背后多半有人推波助澜,若此时禁军有过激之举,只恐这些人对朝廷的仇恨之心会一触即发。
如今这世道已太过压抑,任何一件事都有可能会点燃群愤。
鲁冲力求能够稳妥地将崔家人押送入狱,于是并不强硬对待围观者,并示意禁军们在人前对崔家族人不要有冒犯羞辱的言行。
即将行出安邑坊时,崔据停下脚步,回头看向石柱牌楼上方那雕刻着的“安邑坊”三个大字。
崔据身后的族人们跟着停下,站在崔据身旁。
这时,一路沉默着的崔据仰望着牌坊,似在问天:“我崔氏族人何错之有,然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他的声音不高,但四下众人见他驻足,下意识地凝身静听,近一些的文人便听到了这句话。
人群尚未来得及躁动,已闻老人提高了些声音,继续说道:“世已不容清白之道,放眼不过污秽尔。今世已浊,吾辈亦难以自清……然而我崔家为天下读书人之首,如也就此蒙下这不白之冤,却连一声嗟叹也不敢发出,这世道文心又将何从?”
崔据字字清晰有力,话音未落时,已有文人红了眼眶,攥紧了拳。
见人群躁动起来,鲁冲直觉不妙,快步走上前去。
这时崔据已被崔家众族人围绕,他再次开口,声音抑扬决绝:“崔据可死,却决不代崔氏满门受此不白之辱!”
那身形削瘦的老人,伴随着这最后之言,竟是猛地上前,撞向了牌楼的石柱。
石柱棱角坚硬,一如老人满含决然之气的笔直脊梁。
石柱染上鲜血,那鲜血也很快在崔据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
“……”李智勉强笑了一下,点头:“也好。”
魏妙青便兴致勃勃地筹备起来。
时辰已经不早了,李智不敢再拖延,去了书房中处理政务。
但他在书案后坐下后,却也是望着手中的密奏,神情挣扎痛苦。
他要治罪崔相了——李智之所以逃避拖延,原因便在此。
崔澔也曾是教导过他的,他称过一句老师……而今他却要对自己的老师下手了。
借朔方节度使之死治罪崔家,是圣人的意思,底下的官员为此“准备”了诸多罪证……
李智知道,朔方节度使之死和崔家无关,但他同时也知道,崔家与荣王之间的确并不清白。
在此等层面的斗争里,真假对错已不重要,重要的只有立场之分。
李智心中煎熬,却不得不照做。
然而一想到此次待清算罢崔家,诸多官职必将空缺,而到时朝堂上又将出现许多新面孔,他又要重新记人脸,记名字……不擅认人,有些脸盲的李智简直要哭出声来。
至于到时朝堂又将是一番怎样混乱的景象,他根本不敢想。
窗外夜色漆黑,风雨交加,太子心底亦如是。
而次日晨早,由安邑坊中传出的一封断亲书,令京师哗然。
那封断亲书乃是崔据亲笔所写。
第557章 自己定下的规矩
崔家执家主此书,对外宣告,与如今身在太原的崔氏族人断绝宗族关系,并严厉斥责了崔琅所行,道其纨绔狂悖,违背族规祖训,而屡教不改。此次煽动族人背弃清河祖业,更是犯下了不可饶恕之过。
更何况,崔琅使族人前往太原,投奔已被崔氏除族者,实乃罔顾族规,视族中信义于无物的体现,待祖宗礼法全无半点敬畏之心,实不堪为崔氏子弟。
而那些在崔琅的煽动下,皆犯下了同样的过错,只顾保全性命而致使崔氏清河数百年基业毁于范阳军与乱民之手,毫无坚守,一意偷生,辱没崔氏风骨——
以上皆为崔据在“断亲书”上所言,他字字如刀,悲痛失望乃至鄙夷不齿,将那些自清河逃离的族人称之为“毁弃崔氏数百年根基之卑劣家贼”,斥令他们此生及其后人皆不得再以清河崔氏自称。
在这个宗法在一定意义上凌驾于律法之上的世道间,崔据这一纸丝毫不留余地的“断亲书”,等同在世俗意义上斩断了京师崔家族人与以崔琅为首的崔家族人之间的宗族纽带,就此一分为二,划清了界限。
至于值此关头,帝王是否会认下此事,崔据心中自有考量。
天子是否会执意牵连六郎等人,要看六郎他们依附着何人——
令安,常岁宁……
崔据立于高阁之上,俯视着整座安邑坊,苍老的嗓音自语般道:“足够了。”
落日的余晖落在老人削瘦的肩头,老人静立而望,直至夜色降临,将他的身影慢慢吞噬为了黑暗中的一点缩影。
三日后,数百名持刀禁军,将安邑坊迅速围起。
两日前,崔澔在早朝之上被太子问罪勾结剑南道节度使,刺杀岭南及朔方节度使之事。
“铁证”之下,崔澔虽未认罪,官服依旧被除,人已被押入狱中受审。
这场早有预兆的冬日风雨,终于倾盆落下。
禁军与大理寺前来安邑坊拿人之时,安邑坊外几乎围满了闻讯而至的文人。
对天下文人而言,望族崔氏为天下读书人之首,寒门学子不满士族垄断天下文路,却又无不向往士族风骨,以士族君子为不二楷模。
而这种既怨又敬的矛盾,因近年来士族的快速衰落,反而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缓解,取而代之的是天下文人同出一脉的唇亡齿寒之感。
自崔澔入狱后,诸多文人暗中便时常听闻“崔家有冤”的说法,那些说法合乎时局政治逻辑,足以令人生出想要信服的念头。
故而此刻,眼见着昔日尊贵风雅的崔家族人被镣铐加身,围观的文人大多心绪沉重。
这时,人群中有人喊道:“是崔公!”
众人忙看去,只见又一群被押送出坊的崔家族人中,为首的是一位须发苍白的老人。
众人大多不曾见过崔据,但对这位崔氏家主的名号无不熟知。
崔据自年少时便以文章传开声名,德行从无半分污点,秉公持正,是许多文人心中当之无愧的士族风骨的代表人物。
而今这位已垂垂老矣的士族家主,身着藏蓝色长衫,外系一件墨色披风,衣冠依旧整洁,若不细看,甚至不会发现他披风下的双手上缚着锁链。
他身后的族人们也不见惧色。
着长衫的文人身缚锁链,身侧有禁军持刀相迫,然而他们始终面不改色,这不屈于刀下的脊梁傲骨,落在围观文人眼中,其气节要更胜过今冬将绽的寒梅。
一声声含着敬意的“崔公”在人群中响起,揖礼者无数。
负责维持秩序的禁军见状试图拔刀喝止,却被负责此事左屯卫大将军鲁冲拦下。
鲁冲深知这些文人齐齐出现在此处,背后多半有人推波助澜,若此时禁军有过激之举,只恐这些人对朝廷的仇恨之心会一触即发。
如今这世道已太过压抑,任何一件事都有可能会点燃群愤。
鲁冲力求能够稳妥地将崔家人押送入狱,于是并不强硬对待围观者,并示意禁军们在人前对崔家族人不要有冒犯羞辱的言行。
即将行出安邑坊时,崔据停下脚步,回头看向石柱牌楼上方那雕刻着的“安邑坊”三个大字。
崔据身后的族人们跟着停下,站在崔据身旁。
这时,一路沉默着的崔据仰望着牌坊,似在问天:“我崔氏族人何错之有,然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他的声音不高,但四下众人见他驻足,下意识地凝身静听,近一些的文人便听到了这句话。
人群尚未来得及躁动,已闻老人提高了些声音,继续说道:“世已不容清白之道,放眼不过污秽尔。今世已浊,吾辈亦难以自清……然而我崔家为天下读书人之首,如也就此蒙下这不白之冤,却连一声嗟叹也不敢发出,这世道文心又将何从?”
崔据字字清晰有力,话音未落时,已有文人红了眼眶,攥紧了拳。
见人群躁动起来,鲁冲直觉不妙,快步走上前去。
这时崔据已被崔家众族人围绕,他再次开口,声音抑扬决绝:“崔据可死,却决不代崔氏满门受此不白之辱!”
那身形削瘦的老人,伴随着这最后之言,竟是猛地上前,撞向了牌楼的石柱。
石柱棱角坚硬,一如老人满含决然之气的笔直脊梁。
石柱染上鲜血,那鲜血也很快在崔据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