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卷阅读794

    女子最多的学堂外,引起女学生们注意,害得她们无心听课……

    因此,院内几名管事,都对这顾二郎暗中下了禁入令。

    顾二郎和守门的书童掰扯间,常岁宁一行人马已达。

    听到动静,顾二郎下意识地转头看去,只见一名拿玉簪随意地束着马尾的少年人跃下高马,宽大飘逸的衣袍之上织羽泛着华光。

    顾二郎一时看得入神,直到那少年人转过脸时,他才看清那竟是一张未加遮掩的女子脸庞。

    确切来说,是一张他所见过,最漂亮的脸庞……甚至胜过了镜中的他。

    顾二郎几乎瞪大眼睛愣住了。

    常岁宁已带着郑潮往此处走来。

    大些的那名书童惊喜出声:“……是刺史大人!”

    去年七月七揭匾时,他曾见过常岁宁一面。

    另一名小书童眼睛亮起,连忙跟他一同恭敬行礼。

    顾二郎闻言意外至极,这,这就是那传闻中的常岁宁?!

    怎地如此年少,又如此好看!

    他自然也听过常岁宁的年岁和样貌,但因未曾见过,对这位常刺史的印象,便大多只停留在对方“勒索”他家中藏书与族人,以及曾奴役他抄书的回忆当中……至多再加一条杀伐扫荡,大权在握,是个百年难遇的狠人。

    总之,让他又嫌又怕。

    但今时一见……顾二郎看着那张脸,方知自己从前肤浅了!

    直到常岁宁走到了跟前,顾二郎才迟迟回神行礼:“……见过刺史大人!”

    一旁的书童适时道:“刺史大人,这是顾家的二郎君……来给顾十三先生送东西来了。”

    常岁宁了然,原来是顾修的第二子,传闻中江都最漂亮臭美的那只花孔雀啊。

    她含笑向这位顾二郎点了点头,未做停留地进了院中。

    见顾二郎没有离开的意思,书童面带苦色地小声道:“顾二郎,您就别为难我等了……”

    “把东西给他们……”顾二郎打断书童的话,转身就走:“随我回去。”

    他要回家,找父亲商议一件事去!

    无二院中的管事之一听闻常岁宁亲自前来,忙赶来相迎,甚是惊喜惶恐:“不知刺史大人前来,有失远迎了!”

    这位年约四十的管事姓茂,是当初常岁宁作檄文讨伐徐正业时寻到的文人之一,与吕秀才是好友,去年得吕秀才急书召唤而来,如今在无二院中任管事职,处理院内日常杂事。

    “临时兴起,过来看一看,不必惊动各处。”常岁宁笑着引见:“这位乃是郑潮,郑先生。”

    茂管事闻言甚惊异,荥阳那位郑潮郑先生?

    他不禁肃然起敬:“在下寿州茂则,久仰郑先生大名了!”

    郑潮笑着抬手还礼。

    听常岁宁提出想四处看看,茂管事便热情地在前带路。

    文学馆中,各学堂的学生们正在上课,见窗外突然出现茂管事的大脸,原本正有些犯困的两名学生吓得一个激灵,连忙坐直了身子。

    常岁宁头一回见学生上课,便也凑到窗边来,往学堂里看去。

    堂内立时一阵嘈杂躁动。

    “肃静,肃静!”授课先生敲了敲戒尺,严肃的目光向引起躁动的常岁宁扫来。

    一个顾家二郎已经足够烦人了,这又是哪家的漂亮显眼包?竟也来祸害他正值年少的学生们!

    怎不见这些显眼包们去隔壁的学堂?那里全是三十岁朝上的老文人们。

    隔壁的隔壁,还有蒙童班,却也不见这些人去——合着上尊老下爱幼,专挑中间的祸害!

    待会儿放了课,他必须得找几个管事好好说说此事了!

    先生气不过,甚至瞪了常岁宁一眼。

    常岁宁立即识趣地退开了。

    再去算学馆时,常岁宁有了经验,便未有再凑近上前。

    出了算学馆,便是医学馆了,这里的学生们不再拘泥于课堂之上,几名女学生正在院内晾晒草药,也有人在廊下守着炉子上的药罐。

    来到工学馆时,便吵闹得多了,敲打声,凿刻声,还有争吵声。

    “我祖上八代都是木匠,我说行不通就是行不通!”一名穿着短打的匠工,正在锯着什么东西,嘴里说着:“书上的东西也未必都可信……上了手的人才能知道!”

    另一名文人模样的男人不服气地夺过他手中锯子:“那我便上手一试,我今日偏不信了!墨家流传下来的珍籍所载,岂会有假!”

    二人一个赛一个固执,争吵间越来越多的工匠和学徒围上前,众声交杂。

    常岁宁阻止了茂管事上前劝说,共之一事,有分歧争执才能有进步。

    她与郑潮最后来到了农学馆。

    农学馆因需要实地种植养殖,占地范围也是五馆内最大的,学馆占据了无二院大半后院,却后院之外,又先后扩出了几亩空地以备使用。

    在农学馆中,郑潮意外地见到了一位小故人。

    “郑伯父!”见到郑潮,元灏也很惊讶。

    第453章 新新之人,她甚爱之

    “……无际?”郑潮定睛瞧了瞧,才算真正将人认出,满眼意外地问:“你何故会在此处?去年不是随族人一同迁往冀州去了?”

    “途中有些变故分歧,阿姊便带我离开了。”元灏并未细言,也不曾抱怨,看向常岁宁,神情感激:“幸得刺史大人好心收留,我与阿姊才能在江都得以安身。”

    郑潮会意,在心中略一叹息,却也并不深究,只感慨道:“你们姐弟二人能顺利来到江都,便是莫大幸事……”

    说着,见元灏穿着简便的粗布袍,裤管微挽起,布鞋上沾了些泥巴,不由问:“如今你是在这农学馆中学习?”

    “是。”元灏道:“无际心中向往农学,便求了刺史大人身边的王长史,允我入农学馆。”

    看着元灏眉眼间虽依旧存五分稚嫩,但神情却坚定坦然,郑潮心中那短暂而浅显的惋惜之感散去,取而代之的,是难以言说的欣赏与欣慰。

    小小少年周身仍有端方文气,粗布衣衫不曾掩去他的书卷气质,反而为他添了两分“去虚存实”的可靠之感。

    须知,这听来寻常的可靠之感,出现在一个不过十一岁的孩子身上,却是极罕见的。

    “人之所学,一为修心明事,二为造福社稷生民……二者得成其一,便算学有所成。”郑潮真心称赞道:“而你小小年纪,二者皆备,实在难得。你祖父与父母若泉下有知,必然也十分欣慰。”

    后半句,元灏并不确定——他不确定祖父和父母是否会愿意看到他如今的选择。

    自他出生起,祖父和父亲便将他当作了未来的元家家主栽培。

    可如今他们不在了,昔日的元家也不在了。

    现在和以后,他只想和阿姊好好地活下去,若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