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卷阅读721
较倭军的七万,似乎是“无足轻重”的,但册子上的每个人名,对常岁宁而言,都沉重无比。
昨日,她偶然听到两名士兵坐在船尾处,叹着气说:【听说太湖水师穿上玄策军的兵服,便能打退四万倭军……你说,若是朝廷肯将京师那三万玄策军增派给咱们,那咱们是不是就不用死这么多兄弟了……】
说到最后,声音低慢下来,似有些自弃。
片刻后,常岁宁出现,告诉他们:【倭军固然惧怕玄策军旧日威名,但若长久对战下来,这些年来并不常涉水战的玄策军,却未必比你们更加出色。】
【玄策军当年,也曾在这片海域上拼命厮杀,以鲜血性命换来这片海域十余年的安定。而今时此战之后,你们将会给这片海域赢来更长久的安定,你们带给倭军的震慑,注定会比玄策军更加长远。】
那两名年少的士兵的眼睛这才被逐渐燃亮。
这并不是假话。
但此中也不乏安慰用意,她不能让她的士兵,在经历了如此大的牺牲之后,却仍觉得自己是无用的。
她身为主帅,必须要告诉他们,一切牺牲都是值得的。
可是,她近日偶尔也会想,若是那三万玄策水师果真能够来江都,她手中的册子,或许要轻上很多。
但是,圣册帝不会同意这么做。
帝王认为京师更需要玄策军的驻守,更何况,在江都的人是她。
一则,那位帝王不敢轻易将玄策军交给她,其次,对方相信她能赢,哪怕会赢得很艰难,但最终能赢即可,代价几何,不在帝王的考量之内。
常岁宁出神间,忽然想到了崔璟,崔璟也相信她能赢,因为知道她赢得艰难,所以便试着让她不那么难。
船舱中静默,片刻后,常岁宁将那些册子放到一只匣子里,认真的合上锁扣。
又一日,前方已接近倭国所在。
巡逻的倭兵惊慌失措,被盛军截下,押到了常岁宁面前。
“让他回去报信。”常岁宁道:“告诉倭国天皇,大盛江都常岁宁,前来讨教。”
第413章 剪除一切不安分的爪牙
送到倭国明孝天皇面前的,另还有藤原麻吕死不瞑目的首级。
明孝天皇及倭国众官员贵族,无不惊惶。
败讯固然早已传回,但他们此前也并未想到,那常岁宁,竟然会带着盛军,就这样来到了他们的国门之外!
讨教?
这分明是讨命而来!
但战败的事实已经摆在眼前,东罗又已倒戈大盛……
此前他们为了攻入大盛,几乎集结了全部能够利用的兵力,出兵十余万,却几近全军覆没……
这场从筹备,到战败,为时一年有余的庞大战事,财力物力上的付出自然也是前所未有的惊人。
但这一切付出,并未能收取丝毫“回报”,反而以一败涂地收场。
此刻,面对来势汹汹的盛军,他们除了赔罪,还有第二种选择吗?
但据说那常岁宁,嗜杀残暴,只恐未必会理会他们的赔罪之举……
无论如何,也已耽搁犹豫不得,战战兢兢的明孝天皇,带着官员与贵族大名,亲自前去迎候常岁宁登岛。
倭军受令放行之下,盛军的船只顺利抵达距离倭国都城,平城京最近的渡口。
早已等候在此的明孝天皇与众大臣,很快见到了那名在他们眼中嗜杀残暴的大盛主帅。
早已听闻那是一名年仅十七的女子,但亲眼看到在一众盔甲加身,气质肃杀的盛军部将的跟随下,走来的是一位十分年少的女郎……这一幕,仍给他们带来了难言的惊疑之感。
果真……就是这样一个少女,率军一路打到此处,叫他们近乎全军覆没,又亲手斩杀了藤原家作战经验最为丰富、身手最为出色的武士吗?
盛军部将下船而来,甲胄佩刀相击间发出叫人畏惧的声音。
那身形高挑,束着马尾的少女系着一件玄色披风,边沿处镶着雪白狐毛,这样一个少女,似乎怎么看,都与嗜杀残暴扯不上干系。
她的长相也很出人意料,那张脸庞异常精致……直到有人看到那双眼睛——
她瞳仁乌亮,眉宇间却自成清寒冷冽之气,如寒刃出鞘,叫人几乎不敢与之对视。
明孝天皇带着身后众人,就此惊惶地跪伏了下去,又向大盛京师的方向连连叩首,满面惭愧悔恨,涕泪俱下地赔罪。
他口中有倭语,也有大盛汉话,倭语部分,由他身侧同样战战兢兢的译官从中转述。
“……天皇陛下早在半月前,已经下令让藤原麻吕撤军归来请罪,然而藤原麻吕一意孤行,未听召令!”
“天皇陛下当初也是受藤原麻吕迷惑,才不幸铸成大错……”
“还请贵国高抬贵手,怜惜无辜岛民……”
那些地主贵族之间,亦有请罪声无数,他们大多一脸悔恨自责,姿态低到了泥土里,必要时还会掉下几滴眼泪。
常岁宁的视线落在这些权贵身上。
在这个岛上,大多贫民与奴隶,是没有姓氏的。
天皇也无姓氏,但那是因为在倭人眼中,天皇是神,不是人,故而不需要姓氏。
除此外,在这里能够拥有家族姓氏的,皆是权贵人物。
此刻,常岁宁看着这些有名有姓的权贵,终于开口,点出了以藤原氏为首的几个大姓——
被点到姓氏的贵族们,皆不敢怠慢,神情郑重而又不安。
“方才被我点到的各家主事之人,及主张战事的官员,还有在此次战事中率军百人以上的将领——”常岁宁看向明孝天皇,道:“天皇大人,半日之内,我需要看到他们的名单,以及这张名单上所有活着的人。”
她的语气没有商量的余地。
但至少没有要立即大开杀戒的意思。
明孝天皇不敢有丝毫迟疑,连连应着“是”,并心惊胆战地邀请常岁宁与金承远等人入城休整。
金承远看向常岁宁。
常岁宁点头答应了。
明孝天皇这才敢带着众人起身,使人备上车马。
上马前,常岁宁望向平城京的方向,随口道:“仁同天皇三年,你们之所以定都于此,是因受到我们大盛道教思想中,‘藏风得水’的风水观念影响。”
亦步亦趋跟在她身侧的明孝天皇虽不知她此言出于何意,但仍应着:“正是……”
“忘本之贼,欲图独占自身所不匹配之大宝,便必有杀身灾殃。”
那少女说话间,已然翻身上马。
经译官磕磕绊绊地转述后,明孝天皇的面色愈发忐忑。
他擦了擦头上的汗水,立即跟上。
常岁宁随身带着以荠菜和何武虎为首的两千亲兵入了城,白鸿和元祥,则带兵分布在周围,一个负责岛陆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
昨日,她偶然听到两名士兵坐在船尾处,叹着气说:【听说太湖水师穿上玄策军的兵服,便能打退四万倭军……你说,若是朝廷肯将京师那三万玄策军增派给咱们,那咱们是不是就不用死这么多兄弟了……】
说到最后,声音低慢下来,似有些自弃。
片刻后,常岁宁出现,告诉他们:【倭军固然惧怕玄策军旧日威名,但若长久对战下来,这些年来并不常涉水战的玄策军,却未必比你们更加出色。】
【玄策军当年,也曾在这片海域上拼命厮杀,以鲜血性命换来这片海域十余年的安定。而今时此战之后,你们将会给这片海域赢来更长久的安定,你们带给倭军的震慑,注定会比玄策军更加长远。】
那两名年少的士兵的眼睛这才被逐渐燃亮。
这并不是假话。
但此中也不乏安慰用意,她不能让她的士兵,在经历了如此大的牺牲之后,却仍觉得自己是无用的。
她身为主帅,必须要告诉他们,一切牺牲都是值得的。
可是,她近日偶尔也会想,若是那三万玄策水师果真能够来江都,她手中的册子,或许要轻上很多。
但是,圣册帝不会同意这么做。
帝王认为京师更需要玄策军的驻守,更何况,在江都的人是她。
一则,那位帝王不敢轻易将玄策军交给她,其次,对方相信她能赢,哪怕会赢得很艰难,但最终能赢即可,代价几何,不在帝王的考量之内。
常岁宁出神间,忽然想到了崔璟,崔璟也相信她能赢,因为知道她赢得艰难,所以便试着让她不那么难。
船舱中静默,片刻后,常岁宁将那些册子放到一只匣子里,认真的合上锁扣。
又一日,前方已接近倭国所在。
巡逻的倭兵惊慌失措,被盛军截下,押到了常岁宁面前。
“让他回去报信。”常岁宁道:“告诉倭国天皇,大盛江都常岁宁,前来讨教。”
第413章 剪除一切不安分的爪牙
送到倭国明孝天皇面前的,另还有藤原麻吕死不瞑目的首级。
明孝天皇及倭国众官员贵族,无不惊惶。
败讯固然早已传回,但他们此前也并未想到,那常岁宁,竟然会带着盛军,就这样来到了他们的国门之外!
讨教?
这分明是讨命而来!
但战败的事实已经摆在眼前,东罗又已倒戈大盛……
此前他们为了攻入大盛,几乎集结了全部能够利用的兵力,出兵十余万,却几近全军覆没……
这场从筹备,到战败,为时一年有余的庞大战事,财力物力上的付出自然也是前所未有的惊人。
但这一切付出,并未能收取丝毫“回报”,反而以一败涂地收场。
此刻,面对来势汹汹的盛军,他们除了赔罪,还有第二种选择吗?
但据说那常岁宁,嗜杀残暴,只恐未必会理会他们的赔罪之举……
无论如何,也已耽搁犹豫不得,战战兢兢的明孝天皇,带着官员与贵族大名,亲自前去迎候常岁宁登岛。
倭军受令放行之下,盛军的船只顺利抵达距离倭国都城,平城京最近的渡口。
早已等候在此的明孝天皇与众大臣,很快见到了那名在他们眼中嗜杀残暴的大盛主帅。
早已听闻那是一名年仅十七的女子,但亲眼看到在一众盔甲加身,气质肃杀的盛军部将的跟随下,走来的是一位十分年少的女郎……这一幕,仍给他们带来了难言的惊疑之感。
果真……就是这样一个少女,率军一路打到此处,叫他们近乎全军覆没,又亲手斩杀了藤原家作战经验最为丰富、身手最为出色的武士吗?
盛军部将下船而来,甲胄佩刀相击间发出叫人畏惧的声音。
那身形高挑,束着马尾的少女系着一件玄色披风,边沿处镶着雪白狐毛,这样一个少女,似乎怎么看,都与嗜杀残暴扯不上干系。
她的长相也很出人意料,那张脸庞异常精致……直到有人看到那双眼睛——
她瞳仁乌亮,眉宇间却自成清寒冷冽之气,如寒刃出鞘,叫人几乎不敢与之对视。
明孝天皇带着身后众人,就此惊惶地跪伏了下去,又向大盛京师的方向连连叩首,满面惭愧悔恨,涕泪俱下地赔罪。
他口中有倭语,也有大盛汉话,倭语部分,由他身侧同样战战兢兢的译官从中转述。
“……天皇陛下早在半月前,已经下令让藤原麻吕撤军归来请罪,然而藤原麻吕一意孤行,未听召令!”
“天皇陛下当初也是受藤原麻吕迷惑,才不幸铸成大错……”
“还请贵国高抬贵手,怜惜无辜岛民……”
那些地主贵族之间,亦有请罪声无数,他们大多一脸悔恨自责,姿态低到了泥土里,必要时还会掉下几滴眼泪。
常岁宁的视线落在这些权贵身上。
在这个岛上,大多贫民与奴隶,是没有姓氏的。
天皇也无姓氏,但那是因为在倭人眼中,天皇是神,不是人,故而不需要姓氏。
除此外,在这里能够拥有家族姓氏的,皆是权贵人物。
此刻,常岁宁看着这些有名有姓的权贵,终于开口,点出了以藤原氏为首的几个大姓——
被点到姓氏的贵族们,皆不敢怠慢,神情郑重而又不安。
“方才被我点到的各家主事之人,及主张战事的官员,还有在此次战事中率军百人以上的将领——”常岁宁看向明孝天皇,道:“天皇大人,半日之内,我需要看到他们的名单,以及这张名单上所有活着的人。”
她的语气没有商量的余地。
但至少没有要立即大开杀戒的意思。
明孝天皇不敢有丝毫迟疑,连连应着“是”,并心惊胆战地邀请常岁宁与金承远等人入城休整。
金承远看向常岁宁。
常岁宁点头答应了。
明孝天皇这才敢带着众人起身,使人备上车马。
上马前,常岁宁望向平城京的方向,随口道:“仁同天皇三年,你们之所以定都于此,是因受到我们大盛道教思想中,‘藏风得水’的风水观念影响。”
亦步亦趋跟在她身侧的明孝天皇虽不知她此言出于何意,但仍应着:“正是……”
“忘本之贼,欲图独占自身所不匹配之大宝,便必有杀身灾殃。”
那少女说话间,已然翻身上马。
经译官磕磕绊绊地转述后,明孝天皇的面色愈发忐忑。
他擦了擦头上的汗水,立即跟上。
常岁宁随身带着以荠菜和何武虎为首的两千亲兵入了城,白鸿和元祥,则带兵分布在周围,一个负责岛陆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