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卷阅读563
魏叔易的神情略郑重两分,声音也高了些:“诸位大人当知,正因如今江南处境堪忧,才更需要能者居之……而非是既想占下要职,却又不敢担责的摆设。”
有官员道:“可‘能者’之能,并非是凭大话堆出来的!”
“七十三日杀徐正业,起先诸位大人也认定那是大话,不是吗?”魏叔易道:“而无论此番宁远将军究竟是否在说大话,此时她的名号本身已是一种威慑——无论这威慑大小,却都是当下其他人做不到、也替代不了的,此乃摆在眼前的事实。”
“大局当前,诸位大人既非那等趁机谋利之辈,又何必执意针对一个女郎因行事不便而被迫使出的小小心思手段,因此生出成见,从而罔顾她能为国朝大局带来的真正益处呢?”
听到此处,有真正顾全大局的官员拧眉深思,一时不语。
很快,魏叔易出列,从时局利弊出发,主张应允此事。
当一件事的反对之声太甚,而帝王不曾表态时,作为天子近臣,他便需要发出不同的声音,从中谋求平衡。
但他此时所言,却也是发自内心。
另有褚太傅在,太傅虽从不结党,但门生太多也是个烦恼,许多官员认真思索后,便也相对委婉地表示“时局特殊,便不可一味拘泥于常态”、“使宁远将军为江都刺史之事,值得仔细商榷”。
也有许多人仍持反对之言,但只是在反对,一时却不曾推举出具体人选……有那膈应之言在先,谁不得先掂量掂量?
看着那些心思各异的臣子们,圣册帝最后道:“诸卿之言各有道理,此事关乎江南安稳,朕会仔细权衡思量。”
未有得到帝王明确的表态,那些反对的官员虽心有不满,却也只能应“是”。
下朝之际,不少官员的脸色都不太好看,但更值得他们生气的还在后头——
历来,女子堂而皇之的表露出想要实权的野心,在世俗及大多数男子眼中总是大忌,此一点,纵是当朝帝王是女子之身,却也未能完全改变。反而在许多私心里反对女帝当权、并从未放弃过让女帝还权于太子的官员眼中,女子要权,这四个字,实在是个不祥的兆头。
如此,诸方利益冲突之下,使得议论或讨伐此事的声音越来越多,这些声音从官员口中传至内宅,再经内宅女眷及奴仆之口传出权贵宅邸的高墙。
依常理而言,此类朝堂风波争端,平日里是不被寻常百姓所留意的。一来门槛太高,不容易听懂。二来,一不小心犯了什么忌讳,容易惹祸上身。
但今次之事却打破了这道壁垒,盖因风头正盛的“宁远将军”四字,离寻常百姓实在太近,在街头巷尾茶余饭后,是堪比“谁家母猪一窝下了十头猪崽”、“哪家的男人偷偷买春,买的竟也是个男子”诸如此类的吸睛存在。
因此,没过多久,有官员在下朝之后,坐在官轿中,竟已能听到街上有百姓在议论此事了。
且正经议论也就罢了,这些愚民们不知听来的哪路消息,以讹传讹之下,竟已成了……
“你们听说没有,圣人赐封了宁远将军做江都刺史,留在江都抗击倭军!”
“只是江都刺史吗?我怎听说是封作了扬州大都督?”
轿中官员闻得此言,一口血哽在喉咙——无知愚民!无知愚民!
偏偏这些百姓于“妄议”之际,又总要附带上一句“圣人英明”,一眼望去全是称颂之言,纵是有官员想要介入却也没有名目。
又隔数日,各茶楼的说书先生,依照此事创作出来的本子也相继面世——倒也不是他们只盯着宁远将军来写,实是有关宁远将军的本子都能自带听众,业内甚至有戏言,哪怕是让自家狗代笔来乱写一通,只要带上宁远将军的名号,那都是不缺人听的!
看这势头,只要宁远将军的事迹还在延续,他们在后头追着写,没准儿能保一辈子吃喝不愁呢!
此一日,京师中最受追捧的说书先生身边的仆从,背着包袱悄悄出京而去,冒险前往江都,只为带回宁远将军暴打倭军的最新素材。
此事越传越广,以至于让刚从洛阳回京的宋显等人,都有些分不清真假了。
此行赈灾,虽也曾有过惊险,但好在一群苗苗们也都全须全尾地回来了,褚太傅对此甚是欣慰。
急需独处来疗愈身心的湛侍郎入京后,即让谭离等人先各自回家更衣去,自己独自进宫面圣。
行礼与湛侍郎分别后,年轻不知疲惫的苗苗们,不禁讨论起了路上听来的有关“江都刺史”的传言。
“我等如今在朝为官,不宜如寻常百姓一般在外妄议此事。”宋显开口打断了同僚们的私语。
众人被点醒,遂及时打住了这个话题,相互揖礼后,各自归家去。
谭离与宋显尚有一段路同行,路上,谭离好奇地低声道:“……扬之,说来,那日在汴州时,你与常娘子都说了些什么?”
常岁宁离开汴州的前一日,宋显与谭离曾私下相送,而最后宋显又曾向常岁宁“借一步说话”。
谭离好奇许久了,只是一直没能找着合适的机会问。
见宋显一时未语,谭离一笑,和气地道:“不方便说也无妨,我也只是随口一问而已!”
“也无甚不便说的。”宋显看向前方的巷口处的一株青翠杨柳,似又回到了那日于柳树下送别常岁宁的情景中。
彼时,他向对方深深施了一礼。
“那日,我向常娘子致歉,并道谢。”他的声音有着连日奔波之下的疲惫喑哑,但神态眼眸却坦然而清明。
谭离面露恍然之色,而后问:“那常娘子可接受了?”
宋显“嗯”了一声,顿了一下,才又道:“不单欣然接受了,还问我……”
她还认真地问——“那宋大人如今是不是想拜师了?”
彼时沉默了一下的宋显,此刻将此言复述。
谭离一怔之后,忽而哈哈大笑出声:“……那扬之你是如何答的?”
“我言……”想到拜一个小姑娘做老师,宋显虽早已没有轻视之心,但正常人的情绪他还是有的,此刻脸色红了红:“我言,待她回京之后,便摆拜师酒。”
毕竟那时气氛到了,他若拒绝,会显得他的致歉很没有诚意。
谭离再次笑起来,俨然已做好了蹭一顿酒席的准备,但旋即又觉惋惜,拍了拍宋显的肩:“……可惜扬之这位老师大抵要长留江都抗击倭军,一时半刻怕是回不来……这顿拜师酒,便只能先欠着了。”
宋显勉强扯出一个不知是庆幸还是忧心的笑。
同宋显分开后,谭离回到住处,便见到了托人从乡下接来京师的父母。
谭家父母见到光宗耀祖的儿子,欢喜的热泪盈眶。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
有官员道:“可‘能者’之能,并非是凭大话堆出来的!”
“七十三日杀徐正业,起先诸位大人也认定那是大话,不是吗?”魏叔易道:“而无论此番宁远将军究竟是否在说大话,此时她的名号本身已是一种威慑——无论这威慑大小,却都是当下其他人做不到、也替代不了的,此乃摆在眼前的事实。”
“大局当前,诸位大人既非那等趁机谋利之辈,又何必执意针对一个女郎因行事不便而被迫使出的小小心思手段,因此生出成见,从而罔顾她能为国朝大局带来的真正益处呢?”
听到此处,有真正顾全大局的官员拧眉深思,一时不语。
很快,魏叔易出列,从时局利弊出发,主张应允此事。
当一件事的反对之声太甚,而帝王不曾表态时,作为天子近臣,他便需要发出不同的声音,从中谋求平衡。
但他此时所言,却也是发自内心。
另有褚太傅在,太傅虽从不结党,但门生太多也是个烦恼,许多官员认真思索后,便也相对委婉地表示“时局特殊,便不可一味拘泥于常态”、“使宁远将军为江都刺史之事,值得仔细商榷”。
也有许多人仍持反对之言,但只是在反对,一时却不曾推举出具体人选……有那膈应之言在先,谁不得先掂量掂量?
看着那些心思各异的臣子们,圣册帝最后道:“诸卿之言各有道理,此事关乎江南安稳,朕会仔细权衡思量。”
未有得到帝王明确的表态,那些反对的官员虽心有不满,却也只能应“是”。
下朝之际,不少官员的脸色都不太好看,但更值得他们生气的还在后头——
历来,女子堂而皇之的表露出想要实权的野心,在世俗及大多数男子眼中总是大忌,此一点,纵是当朝帝王是女子之身,却也未能完全改变。反而在许多私心里反对女帝当权、并从未放弃过让女帝还权于太子的官员眼中,女子要权,这四个字,实在是个不祥的兆头。
如此,诸方利益冲突之下,使得议论或讨伐此事的声音越来越多,这些声音从官员口中传至内宅,再经内宅女眷及奴仆之口传出权贵宅邸的高墙。
依常理而言,此类朝堂风波争端,平日里是不被寻常百姓所留意的。一来门槛太高,不容易听懂。二来,一不小心犯了什么忌讳,容易惹祸上身。
但今次之事却打破了这道壁垒,盖因风头正盛的“宁远将军”四字,离寻常百姓实在太近,在街头巷尾茶余饭后,是堪比“谁家母猪一窝下了十头猪崽”、“哪家的男人偷偷买春,买的竟也是个男子”诸如此类的吸睛存在。
因此,没过多久,有官员在下朝之后,坐在官轿中,竟已能听到街上有百姓在议论此事了。
且正经议论也就罢了,这些愚民们不知听来的哪路消息,以讹传讹之下,竟已成了……
“你们听说没有,圣人赐封了宁远将军做江都刺史,留在江都抗击倭军!”
“只是江都刺史吗?我怎听说是封作了扬州大都督?”
轿中官员闻得此言,一口血哽在喉咙——无知愚民!无知愚民!
偏偏这些百姓于“妄议”之际,又总要附带上一句“圣人英明”,一眼望去全是称颂之言,纵是有官员想要介入却也没有名目。
又隔数日,各茶楼的说书先生,依照此事创作出来的本子也相继面世——倒也不是他们只盯着宁远将军来写,实是有关宁远将军的本子都能自带听众,业内甚至有戏言,哪怕是让自家狗代笔来乱写一通,只要带上宁远将军的名号,那都是不缺人听的!
看这势头,只要宁远将军的事迹还在延续,他们在后头追着写,没准儿能保一辈子吃喝不愁呢!
此一日,京师中最受追捧的说书先生身边的仆从,背着包袱悄悄出京而去,冒险前往江都,只为带回宁远将军暴打倭军的最新素材。
此事越传越广,以至于让刚从洛阳回京的宋显等人,都有些分不清真假了。
此行赈灾,虽也曾有过惊险,但好在一群苗苗们也都全须全尾地回来了,褚太傅对此甚是欣慰。
急需独处来疗愈身心的湛侍郎入京后,即让谭离等人先各自回家更衣去,自己独自进宫面圣。
行礼与湛侍郎分别后,年轻不知疲惫的苗苗们,不禁讨论起了路上听来的有关“江都刺史”的传言。
“我等如今在朝为官,不宜如寻常百姓一般在外妄议此事。”宋显开口打断了同僚们的私语。
众人被点醒,遂及时打住了这个话题,相互揖礼后,各自归家去。
谭离与宋显尚有一段路同行,路上,谭离好奇地低声道:“……扬之,说来,那日在汴州时,你与常娘子都说了些什么?”
常岁宁离开汴州的前一日,宋显与谭离曾私下相送,而最后宋显又曾向常岁宁“借一步说话”。
谭离好奇许久了,只是一直没能找着合适的机会问。
见宋显一时未语,谭离一笑,和气地道:“不方便说也无妨,我也只是随口一问而已!”
“也无甚不便说的。”宋显看向前方的巷口处的一株青翠杨柳,似又回到了那日于柳树下送别常岁宁的情景中。
彼时,他向对方深深施了一礼。
“那日,我向常娘子致歉,并道谢。”他的声音有着连日奔波之下的疲惫喑哑,但神态眼眸却坦然而清明。
谭离面露恍然之色,而后问:“那常娘子可接受了?”
宋显“嗯”了一声,顿了一下,才又道:“不单欣然接受了,还问我……”
她还认真地问——“那宋大人如今是不是想拜师了?”
彼时沉默了一下的宋显,此刻将此言复述。
谭离一怔之后,忽而哈哈大笑出声:“……那扬之你是如何答的?”
“我言……”想到拜一个小姑娘做老师,宋显虽早已没有轻视之心,但正常人的情绪他还是有的,此刻脸色红了红:“我言,待她回京之后,便摆拜师酒。”
毕竟那时气氛到了,他若拒绝,会显得他的致歉很没有诚意。
谭离再次笑起来,俨然已做好了蹭一顿酒席的准备,但旋即又觉惋惜,拍了拍宋显的肩:“……可惜扬之这位老师大抵要长留江都抗击倭军,一时半刻怕是回不来……这顿拜师酒,便只能先欠着了。”
宋显勉强扯出一个不知是庆幸还是忧心的笑。
同宋显分开后,谭离回到住处,便见到了托人从乡下接来京师的父母。
谭家父母见到光宗耀祖的儿子,欢喜的热泪盈眶。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