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卷阅读348
议,虽初衷是为救人,但确有失礼之处,胁迫之嫌。如若不能当面与常娘子赔不是,实在寝食难安。”
此等虚伪发言,令常岁宁于心中称奇,她原是爱才之人,料想如此人才,若上得阵前,其一人之脸皮,大约便可抵挡万军手中之矛,刀枪不可摧也。
对方虚伪厚颜,好在她也不差。
遂发问:“世子口口声声称要赔礼道歉,实际行动何在?”
若有好处可图,陪对方演一演,倒也不是不可以。
李录似想了想,才道:“今日录前来,有两则尚未能传回京师的消息,可先行告知常娘子,以表赔礼诚意。”
常岁宁伸手端起茶盏:“世子说来听听。”
“第一则消息,李逸所领讨伐叛军之师,于都梁山首战不慎落败。”
常岁宁握着茶盏的手指微紧——老常败了?
“实则过失不在常大将军。”
李录叹息道:“据闻本已定下对敌之策,然战至一半,主帅李逸见形势不妙,心生胆怯,遂令大军撤退,退离途中,反遭徐氏叛军伏击……幸而有常大将军主持大局,带军突围而出,才未使损失太过惨重。”
常岁宁眉心拢起。
李逸自幼胆小,性情过于谨慎,徐氏军中大约正是知晓此弱点所在,故才设下此计,先令其生退意,再行伏击之举。
出兵前她便曾有此担忧,但彼时常阔有言,李逸同他保证一切听其安排,现下看来,嘴上说是一方面,真正交战之时,却还是有了变故分歧。
此乃首战,败则重挫士气乃至民心,实在不是个好的开端。
“常大将军为护李逸突围之际,不慎身受箭伤,但常娘子放心,未伤要处,故并无性命之碍。”
常岁宁拢起的眉心未曾松缓,只又往下问:“不知世子口中的第二则消息是什么?”
李录:“淮南王李通病重。”
淮南王李通,正是李逸之父。
常岁宁看向李录,不动声色地问:“这个消息,是世子家中派去为淮南王祝寿的仆从带回来的吗?是否可信?”
那日她潜入荣王府时,李录曾与她说,数月前他曾令仆从去往淮南王府为淮南王送寿礼,待那仆从归京时,会将扬州战事与常阔的消息带给她。
她此时有此问,便也正常。
但只常岁宁心中知道,她此时在怀疑什么。
“正是家仆带回,至于可信与否,相信很快便有消息传回京师了,到时常娘子自可分辨。”
李录叹道:“我这位堂叔年事已高,此前朝廷大军未至之际,便是他在奉旨抵御徐氏叛军,紧守淮南道……操劳军事之余,又有不堪流言入耳,急怒之下,才发了重病。”
“流言?”常岁宁眼神微动:“是指淮南王和圣人之间的流言吗?”
“看来常娘子也有耳闻……李氏家丑传言,叫常娘子见笑了。”
常岁宁未置可否。
当年明后登基,除却武将朝臣,也曾得宗室支持,其中淮南王李通,便是为首者。
暗中时有传言,明后与李通有染。
“传言固然不可尽信,但淮南王待圣人忠心耿耿乃是实情……此番圣人敢将此率军大任交由李逸,也正是出于对淮南王的信任。”
李录道:“可如今淮南王病重,李逸又因自身过失而打了败仗,必遭朝臣怪责弹劾,如此之下,只恐将心与军心俱是难稳……”
常岁宁清楚,他话中并无夸大。
若淮南王当真在此时“病逝”,江南局面必将陷入更大的混乱之中。
“而常大将军性情刚直,恐有卷入未知漩涡之危……”李录道:“录有此言,望常娘子可早做思索打算。”
……
李录之言,在两日后即得到了印证。
大军战败而李逸按兵不前的消息传回京中,一同传来的还有淮南王李通病故的噩耗。
圣册帝震怒而沉痛。
这十日来,朝堂之上无片刻安宁,明贬暗伐明家之言不计其数,士族官员步步紧逼。
今又有此两则消息传回,一时间朝野之上更是众声哗乱,争执不休。
李逸战败的消息很快传遍京师,民间开始有“淮南王之死,正乃上天预示明后气数已尽”的谣言流传开来。
此言传至圣册帝耳中,立时令司宫台严查谣传出处。
“徐氏叛军,如今以长孙氏为首的士族官员……”夜已深,帝王看着龙案之上的奏折,自语般道:“这二者倒有利益相和之处,那便是逼朕退位。”
事到如今,她但凡还未昏庸到极点,便不会想不到这二者里应外合的可能……
徐正业于南边起兵,而朝中……必有与之勾连者!
圣册帝看向幽幽烛光。
当夜,有宫人深夜至郑国公府相召,魏叔易匆匆起身,换上官服。
同一刻,中书省右相大人马行舟,也在乘轿入宫的路上。
虽已值深夜,然而守在甘露殿外的宫人个个戒备,不敢有丝毫松懈。
圣人深夜密召心腹重臣,必有极紧要之事相商……今夜后,朝堂之上恐怕很快要见腥风血雨之势了。
说到这里,明日便是圣人亲侄被斩首之时了。
思及此,有守在廊下宫人悄悄看了眼灯火通亮的御书房。
天子在内,正与众臣密议要事,恐怕没有半点心思可以放在明日亲侄被处死之事上。
这等放在寻常人家的血肉割离之事,于帝王而言,大约并无半分痛意惋惜可言,纵是有,应也只是冷漠的责怒而已。
那位世子犯了错惹了祸是事实,却到底也是被圣人看着长大的,然圣人始终未见丝毫不忍或迟疑,决定要将其治罪后,甚至便再无半分注目,无半字过问……
哎,到底是天子啊。
……
明谨及昌氏,皆被判处斩首示众。
此夜,昌氏不愿于人前被斩首受辱,撞死在了牢中。
而明谨仍旧不信自己会就此被处死,他是帝王的亲侄,是明家血脉,定然会有人来救他……纵然明面上无法给他脱罪,暗中也必有助他脱身的安排!
作为从犯的冯敏,因主动举证有功,可免死罪,与其祖母解氏同被判以流放之刑,明日便要离京。
但冯敏觉得,她的祖母,应该没机会与她一起被流放出京了。
二人被关押在同一间牢房中,手脚皆缚着沉重的锁链,依律受了三十大板的解氏此刻趴在地上动弹不得。
她起先还曾叱骂过冯敏,但如今已没有分毫力气了。
身上伤口溃烂,她已三日未能进食,此刻她看着狱卒送来的那一碗水,动了动干裂的嘴唇,发出微弱的声音:“敏儿……水……”
“祖母要喝水吗?”冯敏走过来。
解氏艰难地抬头,看着孙女端起那碗水。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
此等虚伪发言,令常岁宁于心中称奇,她原是爱才之人,料想如此人才,若上得阵前,其一人之脸皮,大约便可抵挡万军手中之矛,刀枪不可摧也。
对方虚伪厚颜,好在她也不差。
遂发问:“世子口口声声称要赔礼道歉,实际行动何在?”
若有好处可图,陪对方演一演,倒也不是不可以。
李录似想了想,才道:“今日录前来,有两则尚未能传回京师的消息,可先行告知常娘子,以表赔礼诚意。”
常岁宁伸手端起茶盏:“世子说来听听。”
“第一则消息,李逸所领讨伐叛军之师,于都梁山首战不慎落败。”
常岁宁握着茶盏的手指微紧——老常败了?
“实则过失不在常大将军。”
李录叹息道:“据闻本已定下对敌之策,然战至一半,主帅李逸见形势不妙,心生胆怯,遂令大军撤退,退离途中,反遭徐氏叛军伏击……幸而有常大将军主持大局,带军突围而出,才未使损失太过惨重。”
常岁宁眉心拢起。
李逸自幼胆小,性情过于谨慎,徐氏军中大约正是知晓此弱点所在,故才设下此计,先令其生退意,再行伏击之举。
出兵前她便曾有此担忧,但彼时常阔有言,李逸同他保证一切听其安排,现下看来,嘴上说是一方面,真正交战之时,却还是有了变故分歧。
此乃首战,败则重挫士气乃至民心,实在不是个好的开端。
“常大将军为护李逸突围之际,不慎身受箭伤,但常娘子放心,未伤要处,故并无性命之碍。”
常岁宁拢起的眉心未曾松缓,只又往下问:“不知世子口中的第二则消息是什么?”
李录:“淮南王李通病重。”
淮南王李通,正是李逸之父。
常岁宁看向李录,不动声色地问:“这个消息,是世子家中派去为淮南王祝寿的仆从带回来的吗?是否可信?”
那日她潜入荣王府时,李录曾与她说,数月前他曾令仆从去往淮南王府为淮南王送寿礼,待那仆从归京时,会将扬州战事与常阔的消息带给她。
她此时有此问,便也正常。
但只常岁宁心中知道,她此时在怀疑什么。
“正是家仆带回,至于可信与否,相信很快便有消息传回京师了,到时常娘子自可分辨。”
李录叹道:“我这位堂叔年事已高,此前朝廷大军未至之际,便是他在奉旨抵御徐氏叛军,紧守淮南道……操劳军事之余,又有不堪流言入耳,急怒之下,才发了重病。”
“流言?”常岁宁眼神微动:“是指淮南王和圣人之间的流言吗?”
“看来常娘子也有耳闻……李氏家丑传言,叫常娘子见笑了。”
常岁宁未置可否。
当年明后登基,除却武将朝臣,也曾得宗室支持,其中淮南王李通,便是为首者。
暗中时有传言,明后与李通有染。
“传言固然不可尽信,但淮南王待圣人忠心耿耿乃是实情……此番圣人敢将此率军大任交由李逸,也正是出于对淮南王的信任。”
李录道:“可如今淮南王病重,李逸又因自身过失而打了败仗,必遭朝臣怪责弹劾,如此之下,只恐将心与军心俱是难稳……”
常岁宁清楚,他话中并无夸大。
若淮南王当真在此时“病逝”,江南局面必将陷入更大的混乱之中。
“而常大将军性情刚直,恐有卷入未知漩涡之危……”李录道:“录有此言,望常娘子可早做思索打算。”
……
李录之言,在两日后即得到了印证。
大军战败而李逸按兵不前的消息传回京中,一同传来的还有淮南王李通病故的噩耗。
圣册帝震怒而沉痛。
这十日来,朝堂之上无片刻安宁,明贬暗伐明家之言不计其数,士族官员步步紧逼。
今又有此两则消息传回,一时间朝野之上更是众声哗乱,争执不休。
李逸战败的消息很快传遍京师,民间开始有“淮南王之死,正乃上天预示明后气数已尽”的谣言流传开来。
此言传至圣册帝耳中,立时令司宫台严查谣传出处。
“徐氏叛军,如今以长孙氏为首的士族官员……”夜已深,帝王看着龙案之上的奏折,自语般道:“这二者倒有利益相和之处,那便是逼朕退位。”
事到如今,她但凡还未昏庸到极点,便不会想不到这二者里应外合的可能……
徐正业于南边起兵,而朝中……必有与之勾连者!
圣册帝看向幽幽烛光。
当夜,有宫人深夜至郑国公府相召,魏叔易匆匆起身,换上官服。
同一刻,中书省右相大人马行舟,也在乘轿入宫的路上。
虽已值深夜,然而守在甘露殿外的宫人个个戒备,不敢有丝毫松懈。
圣人深夜密召心腹重臣,必有极紧要之事相商……今夜后,朝堂之上恐怕很快要见腥风血雨之势了。
说到这里,明日便是圣人亲侄被斩首之时了。
思及此,有守在廊下宫人悄悄看了眼灯火通亮的御书房。
天子在内,正与众臣密议要事,恐怕没有半点心思可以放在明日亲侄被处死之事上。
这等放在寻常人家的血肉割离之事,于帝王而言,大约并无半分痛意惋惜可言,纵是有,应也只是冷漠的责怒而已。
那位世子犯了错惹了祸是事实,却到底也是被圣人看着长大的,然圣人始终未见丝毫不忍或迟疑,决定要将其治罪后,甚至便再无半分注目,无半字过问……
哎,到底是天子啊。
……
明谨及昌氏,皆被判处斩首示众。
此夜,昌氏不愿于人前被斩首受辱,撞死在了牢中。
而明谨仍旧不信自己会就此被处死,他是帝王的亲侄,是明家血脉,定然会有人来救他……纵然明面上无法给他脱罪,暗中也必有助他脱身的安排!
作为从犯的冯敏,因主动举证有功,可免死罪,与其祖母解氏同被判以流放之刑,明日便要离京。
但冯敏觉得,她的祖母,应该没机会与她一起被流放出京了。
二人被关押在同一间牢房中,手脚皆缚着沉重的锁链,依律受了三十大板的解氏此刻趴在地上动弹不得。
她起先还曾叱骂过冯敏,但如今已没有分毫力气了。
身上伤口溃烂,她已三日未能进食,此刻她看着狱卒送来的那一碗水,动了动干裂的嘴唇,发出微弱的声音:“敏儿……水……”
“祖母要喝水吗?”冯敏走过来。
解氏艰难地抬头,看着孙女端起那碗水。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