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21章 欢欢喜喜过大年
在博白县,过年的时候有两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灰水籺与大籺。
此时,邓世荣就在家里制作大籺,儿女们和大儿媳帮忙的帮忙,围观的围观。
大籺的制作方法,就是把浸泡好的糯米磨成粉,然后加入开水进行搅拌,把它揉搓成手臂粗的条状,然后放进沸腾的开水里煮成熟坨籺。
把锅洗干净,加入一碗水,按比例放入黄糖,小火慢慢的把糖熬化成为糖油,然后把熟坨籺加进去,再搅拌均匀并把水份煮干即可。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
然而,等真正去做的时候,才知道想要做一个大籺有多难。
前面的步骤确实容易,真正难的是最后一步,在糖油与熟坨籺搅拌均匀的时候,随着水份慢慢蒸发,它的粘力会变得越来越大,等到籺快成型的时候,粘力将大到让一般人怀疑人生的地步。
每一次搅拌,一般人都得用出吃奶的力气才搅得动,不是那种干惯苦力的人,基本撑不了两分钟就得歇菜。
一旦歇菜,除非灭火,否则用不了多久就会烧锅了。
就算你有一把子力气,如果不懂得用力技巧的话,同样做不了大籺,因为籺的粘力太大的话,有时候用力去搅拌的时候,会把整个大锅都提起来,为了做大籺把锅都搞烂的例子可不在少数。
锅铲搅断更是家常便饭。
正因为这个年代的大籺制作起来非常不容易,所以平时根本是吃不到的,只有春节才会有。
“阿珍,注意火不要大,也不要小,火大了容易烧锅,火小了难以搅拌均匀。”邓世荣一边用力的搅拌,一边说道。
邓允珍往灶里瞄了一眼,说道:“爸,我知道了,现在火力不大不小。”
站在旁边的邓允泰看父亲搅拌得挺吃力的,便说道:“爸,我看你也累了,要不然让我试试?”
确实有点累的邓世荣没有拒绝,点头道:“行,那就让你来试试吧!”
说着,就把手中的大锅铲交给大儿子,然后指点他怎么发力,怎么搅拌。
邓允泰作为一名大缸师傅,对于发力技巧并不陌生,父亲只是稍微指点了一下,他就懂了!
不过,等真正开始搅拌起来的时候,他才知道做大籺是真的不容易。
好在,有人换手跟自己从头做到尾,终究是有区别的。
父子俩换了一次手后,邓世荣见火候差不多了,便吩咐道:“阿珍,可以灭火了,阿萍妹,去把桌上的竹壳拿过来给我。”
邓允珍应了一声,便拿烧火棍把灶里的火拍灭。
而张秀萍也第一时间去桌子那边把那一叠竹壳都拿了过来。
现在这个年代,没有适合的器皿,那耶村这边都是用竹壳来装大籺的。
这竹壳选的是本地的牛鼓勒竹(客家话),这是本地长得最大的那种竹子,竹排以及用来量米的米升筒都是用它来做的。
一般来说,很多竹壳都会有一些细小的毛刺,但这种竹子的竹壳不仅长得大,还一点细刺都没有,所以每年到了竹壳掉下来的季节,村民们就会提前去把竹壳捡回来洗干净,然后用东西把它压平,再晾干,就可以用来装籺了。
竹壳拿来了,邓世荣便开始装籺。
一直装满了七八个竹壳,才把这一锅大籺给全部装完。
下图是冷却后切开的大籺:
而接下来铲锅底的锅巴,就是几个儿女最期待的事情了。
这大籺做好后留下的锅巴,真的是又香又甜又有嚼劲,是非常难得的美味。
唯一的缺点,就是吃起来有点费牙,小孩手掌大的一块就能让人啃上老半天。
锅巴有不少,人人都有份,邓世荣也难得的拿了一小块啃了起来。
味道,跟记忆中一模一样,确实是又香又甜,只要一下子不要吃太多,那它的嚼劲还是挺让人喜欢的。
在后世,尽管大籺同样是博白县客家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东西,但都是用机器来代替人工了,把籺粉直接往机器上面倒,出来的就是可以吃的大籺了,非常的简单方便,而且口感也比手工制作的强。
唯一遗憾的,就是机器制作的大籺,是没有锅巴的。
因此,后世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大籺锅巴究竟是什么味道。
晚上,邓世荣又蒸了不少发籺,这是蒸来给大儿子和大儿媳年初二回门的。
新姑爷第一次去岳父岳母家,有多隆重自然不用多说,邓世荣做父亲的,自然要给自己的儿子挣足面子。
……
次日,邓世荣开始制作灰水籺。
灰水籺的制作方法,是用松木、芝麻杆或者黄豆萁等东西烧成灰烬(选其中一种灰即可),然后将灰烬用水过滤获得的碱水,就是灰水。
将灰水与提前洗干净的糯米泡在一起,让糯米吸水胀大,经过五个小时的浸泡,将糯米捞出倒入木桶,盛满后在其上方扎几个孔洞,便于受热透气。
上锅蒸约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将蒸好的糯米倒入用木头做成的器皿中,然后拿起木捶不停地捶打,直至糯米均匀地黏合在一起,便算是制作完成了。
这个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制作起来同样不容易,主要是灰的用量以及灰水的浸泡时间比较难把握,灰水过量了就会有一股苦涩的味道,灰水没浸泡到位又没有那股清香。
只有把握好这个度,才能做出清香扑鼻的灰水籺。
灰水籺,邓世荣每年都在做,前世哪怕已经到了晚年,用灰水浸泡糯米这一步,基本都是由他来把控,所以他的经验真的没几人能够比得上,自然不用担心弄不好。
把大籺与灰水籺都制作好后,除夕也就到了!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习俗都有差异,就拿除夕来说,很多地方都是把晚饭当成年夜饭。
但在双旺境域,则把中午那一餐当成年夜饭来吃。
这一天,有条件的人家,自然都要杀鸡供阿祖公。
同时,孩子们中午便洗澡换上新衣服,然后贴对联,挂灯笼。
不过,这个挂灯笼是非常有讲究的,只有不负债的人家才能挂灯笼,负债的人家是没有资格挂灯笼的。
邓世荣家今年虽然过得红红火火的,但他还欠着信用社六千块钱的贷款呢,所以今年他们家是不能挂灯笼了。
供完阿祖公后,邓世荣带着大女儿还有大儿媳一起做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一家人坐下开吃之后,邓世荣这个当家长的,自然要讲两句:“相比起去年,今年我们家有了巨大的变化,我跟伱们允贵哥承包了大队的缸瓦窑,目前生意还不错,这半年来赚到了不少钱。”
说到这里,邓世荣看向大儿子,满脸笑容的说道:“允泰也成为了缸瓦厂的大缸师傅,收入也很不错。”
前世由于大儿子不幸逝世,全家都陷入悲痛之中,所以这个年他们家过得是相当的压抑。
这辈子他重生回来,改变了大儿子的命运,这是最令他开心的事情。
见父亲提到自己,邓允泰嘿嘿笑道:“爸,这都是你的功劳。”
邓世荣笑了笑,看向二儿子道:“同时,允衡学习进步巨大,已经稳坐了年级第一的位子。”
父亲的夸奖,还有弟弟妹妹们那崇拜的小眼神,还是让邓允衡感到非常受用的。
“阿珠也重新回到学校读书,还有你们几个小的成绩比去年也有了不小的进步,这都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邓允珠与邓允华对视了一眼,成绩相对其他兄弟来说比较差的姐弟俩都有些心虚。
邓世荣最后才看向大儿媳,极为满意的说道:“最重要的,是咱们家今年增加了人口,你们大嫂嫁到了我们邓家,要是明年再给我添两个大胖孙子,那就更加完美了。”
张秀萍脸色有些红润,不由得瞅了丈夫一眼,意思不言而喻。
说完之后,邓世荣才端起酒道:“来,孩子们,一起干杯,祝咱们家明年越来越好。”
众儿女与儿媳妇一起举杯,成年的喝酒,没成年的以茶代酒,一起干杯。
接下来,便是享受年夜饭的时间。
饭后,邓世荣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红包,给几位儿女和儿媳妇一一发压岁钱。
(本章完)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
此时,邓世荣就在家里制作大籺,儿女们和大儿媳帮忙的帮忙,围观的围观。
大籺的制作方法,就是把浸泡好的糯米磨成粉,然后加入开水进行搅拌,把它揉搓成手臂粗的条状,然后放进沸腾的开水里煮成熟坨籺。
把锅洗干净,加入一碗水,按比例放入黄糖,小火慢慢的把糖熬化成为糖油,然后把熟坨籺加进去,再搅拌均匀并把水份煮干即可。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
然而,等真正去做的时候,才知道想要做一个大籺有多难。
前面的步骤确实容易,真正难的是最后一步,在糖油与熟坨籺搅拌均匀的时候,随着水份慢慢蒸发,它的粘力会变得越来越大,等到籺快成型的时候,粘力将大到让一般人怀疑人生的地步。
每一次搅拌,一般人都得用出吃奶的力气才搅得动,不是那种干惯苦力的人,基本撑不了两分钟就得歇菜。
一旦歇菜,除非灭火,否则用不了多久就会烧锅了。
就算你有一把子力气,如果不懂得用力技巧的话,同样做不了大籺,因为籺的粘力太大的话,有时候用力去搅拌的时候,会把整个大锅都提起来,为了做大籺把锅都搞烂的例子可不在少数。
锅铲搅断更是家常便饭。
正因为这个年代的大籺制作起来非常不容易,所以平时根本是吃不到的,只有春节才会有。
“阿珍,注意火不要大,也不要小,火大了容易烧锅,火小了难以搅拌均匀。”邓世荣一边用力的搅拌,一边说道。
邓允珍往灶里瞄了一眼,说道:“爸,我知道了,现在火力不大不小。”
站在旁边的邓允泰看父亲搅拌得挺吃力的,便说道:“爸,我看你也累了,要不然让我试试?”
确实有点累的邓世荣没有拒绝,点头道:“行,那就让你来试试吧!”
说着,就把手中的大锅铲交给大儿子,然后指点他怎么发力,怎么搅拌。
邓允泰作为一名大缸师傅,对于发力技巧并不陌生,父亲只是稍微指点了一下,他就懂了!
不过,等真正开始搅拌起来的时候,他才知道做大籺是真的不容易。
好在,有人换手跟自己从头做到尾,终究是有区别的。
父子俩换了一次手后,邓世荣见火候差不多了,便吩咐道:“阿珍,可以灭火了,阿萍妹,去把桌上的竹壳拿过来给我。”
邓允珍应了一声,便拿烧火棍把灶里的火拍灭。
而张秀萍也第一时间去桌子那边把那一叠竹壳都拿了过来。
现在这个年代,没有适合的器皿,那耶村这边都是用竹壳来装大籺的。
这竹壳选的是本地的牛鼓勒竹(客家话),这是本地长得最大的那种竹子,竹排以及用来量米的米升筒都是用它来做的。
一般来说,很多竹壳都会有一些细小的毛刺,但这种竹子的竹壳不仅长得大,还一点细刺都没有,所以每年到了竹壳掉下来的季节,村民们就会提前去把竹壳捡回来洗干净,然后用东西把它压平,再晾干,就可以用来装籺了。
竹壳拿来了,邓世荣便开始装籺。
一直装满了七八个竹壳,才把这一锅大籺给全部装完。
下图是冷却后切开的大籺:
而接下来铲锅底的锅巴,就是几个儿女最期待的事情了。
这大籺做好后留下的锅巴,真的是又香又甜又有嚼劲,是非常难得的美味。
唯一的缺点,就是吃起来有点费牙,小孩手掌大的一块就能让人啃上老半天。
锅巴有不少,人人都有份,邓世荣也难得的拿了一小块啃了起来。
味道,跟记忆中一模一样,确实是又香又甜,只要一下子不要吃太多,那它的嚼劲还是挺让人喜欢的。
在后世,尽管大籺同样是博白县客家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东西,但都是用机器来代替人工了,把籺粉直接往机器上面倒,出来的就是可以吃的大籺了,非常的简单方便,而且口感也比手工制作的强。
唯一遗憾的,就是机器制作的大籺,是没有锅巴的。
因此,后世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大籺锅巴究竟是什么味道。
晚上,邓世荣又蒸了不少发籺,这是蒸来给大儿子和大儿媳年初二回门的。
新姑爷第一次去岳父岳母家,有多隆重自然不用多说,邓世荣做父亲的,自然要给自己的儿子挣足面子。
……
次日,邓世荣开始制作灰水籺。
灰水籺的制作方法,是用松木、芝麻杆或者黄豆萁等东西烧成灰烬(选其中一种灰即可),然后将灰烬用水过滤获得的碱水,就是灰水。
将灰水与提前洗干净的糯米泡在一起,让糯米吸水胀大,经过五个小时的浸泡,将糯米捞出倒入木桶,盛满后在其上方扎几个孔洞,便于受热透气。
上锅蒸约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将蒸好的糯米倒入用木头做成的器皿中,然后拿起木捶不停地捶打,直至糯米均匀地黏合在一起,便算是制作完成了。
这个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制作起来同样不容易,主要是灰的用量以及灰水的浸泡时间比较难把握,灰水过量了就会有一股苦涩的味道,灰水没浸泡到位又没有那股清香。
只有把握好这个度,才能做出清香扑鼻的灰水籺。
灰水籺,邓世荣每年都在做,前世哪怕已经到了晚年,用灰水浸泡糯米这一步,基本都是由他来把控,所以他的经验真的没几人能够比得上,自然不用担心弄不好。
把大籺与灰水籺都制作好后,除夕也就到了!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习俗都有差异,就拿除夕来说,很多地方都是把晚饭当成年夜饭。
但在双旺境域,则把中午那一餐当成年夜饭来吃。
这一天,有条件的人家,自然都要杀鸡供阿祖公。
同时,孩子们中午便洗澡换上新衣服,然后贴对联,挂灯笼。
不过,这个挂灯笼是非常有讲究的,只有不负债的人家才能挂灯笼,负债的人家是没有资格挂灯笼的。
邓世荣家今年虽然过得红红火火的,但他还欠着信用社六千块钱的贷款呢,所以今年他们家是不能挂灯笼了。
供完阿祖公后,邓世荣带着大女儿还有大儿媳一起做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一家人坐下开吃之后,邓世荣这个当家长的,自然要讲两句:“相比起去年,今年我们家有了巨大的变化,我跟伱们允贵哥承包了大队的缸瓦窑,目前生意还不错,这半年来赚到了不少钱。”
说到这里,邓世荣看向大儿子,满脸笑容的说道:“允泰也成为了缸瓦厂的大缸师傅,收入也很不错。”
前世由于大儿子不幸逝世,全家都陷入悲痛之中,所以这个年他们家过得是相当的压抑。
这辈子他重生回来,改变了大儿子的命运,这是最令他开心的事情。
见父亲提到自己,邓允泰嘿嘿笑道:“爸,这都是你的功劳。”
邓世荣笑了笑,看向二儿子道:“同时,允衡学习进步巨大,已经稳坐了年级第一的位子。”
父亲的夸奖,还有弟弟妹妹们那崇拜的小眼神,还是让邓允衡感到非常受用的。
“阿珠也重新回到学校读书,还有你们几个小的成绩比去年也有了不小的进步,这都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邓允珠与邓允华对视了一眼,成绩相对其他兄弟来说比较差的姐弟俩都有些心虚。
邓世荣最后才看向大儿媳,极为满意的说道:“最重要的,是咱们家今年增加了人口,你们大嫂嫁到了我们邓家,要是明年再给我添两个大胖孙子,那就更加完美了。”
张秀萍脸色有些红润,不由得瞅了丈夫一眼,意思不言而喻。
说完之后,邓世荣才端起酒道:“来,孩子们,一起干杯,祝咱们家明年越来越好。”
众儿女与儿媳妇一起举杯,成年的喝酒,没成年的以茶代酒,一起干杯。
接下来,便是享受年夜饭的时间。
饭后,邓世荣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红包,给几位儿女和儿媳妇一一发压岁钱。
(本章完)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