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 161 章 三个女人拧成一股绳

    一大早,民巷的巷头就吵起来了,隋玉跟隋良远远听到喧闹声,姐弟二人俱是好奇张望。

    “这是出什么事了?”隋玉跟过路的人打听。

    “好像是什么客商的事,抢生意吧。”一个老嬷说。

    “姐,我去看看?”隋良问,“你在这儿等我,你别过去,免得被推挤到。”

    “行。”

    隋良一溜烟跑了,他钻进人群往里细瞧,二花婶的男人一个人跟五个人对骂,那五个男人气得面红耳赤,二花婶的男人却是很平静,骂三句才还一句。

    听了一会儿,隋良大概明白事情的缘由,他从观战的人群中挤出去,跑过去跟隋玉说:“是二花婶的男人昨天把商队赶走,让客商去我们的客舍住,巷子里的其他人骂他吃里扒外、里外不分、胳膊肘往外拐。”

    “他介绍商队过去的?巷子里除了几家扒房盖房的,不还有老房子可以住?”隋玉纳闷,“怎么好一阵歹一阵的?之前恨不能打杀我,现在又替我揽生意。”

    不止她有这个疑问,就是老秃也不理解,等吵架找事的人走了,他过去问:“你怎么回事?我们的房子拆了,你二叔我大侄他们家的房子没拆,这是还能住人的,你把客商赶走是怎么回事?”

    “等我们的房舍盖成了,他们的老房子旧房子照样被嫌弃,到时候生意还是不好。索性我提前推一把,当个恶人,他们想赚钱做生意,那就跟我们一样扒房另盖。”二花婶的男人无所谓被骂,他环顾一周,嫌弃道:“你瞅瞅,我们这边的巷子真丑,院子里散乱地搭棚子,屋顶塌陷,就像那八十岁老太太穿的补丁衣裳,又烂又臭,还不如一起整改。”

    隋玉逼得他们不得不跟着她的步子走,二花婶的男人也想明白了,以后他们的房舍落成,巷子里的其他人家不是关门歇业,就是也花钱重新盖房,拖拖拉拉一年又一年,还不如今年一起大改。

    “你真是多操的心。”老秃摇头,“你得罪人去吧,我懒得管。”

    “总要有一个人出来管。”二花婶的男人说。

    他真的是说到做到,之后再有商队过来,只要不是已经交钱入住,他就硬着头皮过去劝说商队离开。

    托他的福,从夏末到初秋,城北客舍日日有商队入住,隋玉每日进账最少也有八十钱。

    炎热的夏日在叮叮当当的驼铃声中走入尾声,临近八月,赵小米在她大哥大嫂和二哥二嫂的陪伴下带着爹娘置办的嫁妆走进敦煌城。

    隋玉也给亲友通知了喜讯,她跟隋良这边没什么亲人了,赵西平的亲人都在老家,来帮忙准备宴席的人都是军屯里的邻居。

    婚期的前三天,秦大顺两口子、孙大娘、冬子娘、腊梅嫂子,以及杜婶子过来帮忙买菜择菜,隋玉还请了个儿女双全、父母俱在的妇人过来帮忙缝喜被、妆点嫁妆。

    八月初一,隋家待客,黄安成和宋娴两口子在这日充当赵西平这边的亲戚过来吃饭,宋娴送赵小米两尺绯色绸子。

    “我们是商户,不能穿绸布,但穿在里面也不妨事,除了自家男人,也没旁人知道。”宋娴悄悄跟赵小米嘀咕,“绸子做肚兜又轻薄又清凉,你会喜欢的。”

    赵小米有些脸红,总觉得她的话里还有其他意思。

    隋玉走进后院,喊:“开席了,快出来吃饭。”

    宋娴冲小米一笑,拉着她往外走。

    “成一家人了就是不一样,亲亲热热的,看得我眼酸。”隋玉半是好奇半是打趣,问:“你俩凑一起嘀嘀咕咕啥呢?”

    宋娴笑了笑不说话,赵小米支吾两声,说:“婶婶送我两尺绸布。”

    隋玉了然,她看宋娴一眼,笑骂道:“不正经。”

    “我做什么了?送两尺绸布就不正经了?”宋娴笑得越发开怀,“莫不是你也穿绸布了?”

    隋玉没理她。

    经这一闹,赵小米心底的紧张感消失了大半,她走进前院,大大方方地接受众人的祝福。

    席散,赵西平兄弟三个抬出嫁妆,便桶、木盆、被褥、皮毛这些能用骆驼驮就用骆驼驮,木床、水缸、箱笼、桌椅板凳这些大件东西则是人抬。

    赵大嫂和赵二嫂站在檐下看着,说不羡慕是假的,赵小米出嫁带双份嫁妆,算是村里的头一份。有些姑娘嫁人,把在家穿的旧衣裳一裹就去了婆家,她们妯娌俩嫁人,也只是带了两身新衣裳和两个衣箱,比不得赵小米。

    “三弟妹,小米去了婆家,你那里岂不是少了人帮忙?”赵大嫂问,“我家大丫八岁了,在家能干的很,我送她来给你帮忙。”

    隋玉摆手,说:“人手够用。”

    “那等大丫岁数大点了再来给你打下手,让她跟你学学。”赵大嫂语带讨好。

    隋玉没回绝,离大丫长大还有好些年,她也不确定几年后还是什么光景。

    嫁妆提前一日送过去,到了正日子,黄连正由黄安成带着,牵头骡子过来迎亲。

    赵小米穿着一身红嫁衣出门,父母不在,她拜别兄嫂,再由她大哥抱起来偏坐在骡子上。

    “姑娘嫁到我们家,我们肯定不让她受委屈,你们放心。”黄安成开口。

    “哥,嫂,我往后会好好待小米的。”黄连正出声保证。

    “你们好好过日子,小米的脾气有些急,好在不犟,能说的通,你多让她几句。”赵西平叮嘱,“她若是不讲理,你让她回来找我,我教训她。”

    “三哥——”赵小米急了,“你就不能夸我两句?”

    她没听懂赵西平的言外之意,但黄连正听懂了,他郑重地点头应下。

    赵大哥和赵二哥不善言辞,纷纷说:“你三哥的意思也是我们的意思,行了,时辰不早了,走吧。”

    迎亲队离开,赵家三兄弟跟过去送亲,一直到深夜才回来,兄弟三人各个身上都有酒气。

    赵西平洗漱一番进屋,他径直走到床尾,熟练地托起隋玉的腿脚揉捏,肚里的孩子月份大了,夜间她经常因为腿脚抽筋疼醒

    。

    隋玉醒了,她托着肚子翻个身,含糊地说:“回来了啊?”

    “嗯,刚回来。”赵西平动作停了一下,问:“要不要尿尿?”

    隋玉点头,但躺着没动,赵西平明白了意思,他继续给她捏腿。

    “大哥说等小米回门了,他们就要回去。”

    “快秋收了。”隋玉想了想,说:“到时候托出城的商队带着他们,路上有个照应。”

    “这个力道行吗?”

    “行。”隋玉又想睡了,她抽回右腿换左腿,等揉得差不多了,她翻身下床去茅房。

    赵西平给她举着油盏照亮,一手搀扶着她。

    厢房里睡的两对夫妻已经熟睡,打鼾声此起彼伏。从茅房出来,隋玉撩水洗手,她认真地问:“等你岁数大点,你会不会扯呼噜?”

    赵西平沉默。

    隋玉踩他一脚,越过他往屋里走。

    赵西平跟上去,躺上床后,他习惯性地贴在隋玉的肚子上。

    “睡了。”隋玉推开他,“小崽睡了,我也要睡了。”

    “你睡,我不说话。”赵西平又贴上去,“今晚我没陪他说话,他不高兴了吧?”

    隋玉:……

    “今天你小姑出嫁,我送亲去了。”赵西平解释,“你是个姑娘还是小子?”

    “你喜欢姑娘还是小子?”隋玉问。

    “都喜欢。”

    隋玉换个问法:“你希望肚里的小崽是儿子还是女儿?”

    赵西平沉默。

    “儿子?”隋玉语气肯定地猜测。

    “这世道对男人来说更容易活下去,不过小崽是女儿也无所谓,我能保护她。”赵西平坦言,“丫头小子都行,只要是你生的,我都喜欢。”

    隋玉哼一声,暂且放过他。

    赵西平躺下,他搂住她,说:“有你这个娘,我们的孩子指定有出息。”

    隋玉可没有这个信心,指望孩子有出息还不如指望自己。

    ……

    回门这天,隋玉没去客舍,她跟赵大嫂和赵二嫂在家等着,两个嫂子在灶房做饭,隋玉坐在灶前帮忙烧火,妯娌三个随意地聊着闲话。

    “三嫂——”赵小米跑进来,“大嫂二嫂,我回来了。”

    黄连正跟着喊,他手里提着两只乱扑棱的活鸡,显得他格外狼狈。

    赵大嫂过去接走鸡,说:“你进屋坐,小米的三个哥哥去客舍了,估计快回来了。”

    黄连正忙声应好,人却还站在院子里,他偷瞄一圈发现水缸里的水只剩一半了,趁三个嫂子不注意,他拿走扁担提着两个桶快步往外走。

    “哎!你干啥去?哪有让新上门的姑爷去挑水的!你回来。”隋玉喊。

    她一出声,黄连正快跑几步,像个偷水桶的贼,一溜烟就出门了。

    “这是贼上门了?”赵大嫂打趣小姑子。

    赵小米难为情,她摆手说:“别管他,他闲不住。

    ”

    不止黄连正闲不住,赵小米也闲不住,她撸起袖子洗洗手,走进灶房帮忙做饭,倒是隋玉这个主人家闲下来了,挺着肚子在檐下吹风。

    待赵家三兄弟回来,黄连正也挑水回来了,一进门就看见三个大舅子,说话都有些结巴。

    隋玉觉得好笑,她像是看热闹一样看了半天。

    “新姑爷头一次上门都是这个德行,我跟你大哥是在冬月成亲,回门的时候,他把我家堆的干柴劈了半垛。从那以后我爹对他就特别满意,一提起这个大女婿,我爹就夸他顶半头牛。”赵大嫂说。

    “可真是亲兄弟,我家那个跟我回门也是又劈柴又挑水。”赵二嫂失笑,“看来男人也就是这些哄人的花招,靠卖力气表现自己。不过你爹若是活着,老三面对老丈人就不能靠卖力气了,劈柴挑水都不好使。”

    后一句话是跟隋玉说的。

    隋玉看赵西平一眼,笑笑没说话。

    饭后,一家人坐在檐下吹风乘凉,闲聊时,赵小米提起买卖粮草的生意,她打算明天就开始收割金花草,晒干了打捆堆放。

    “三嫂,等粮草准备妥,我就去客舍拉生意。”赵小米先打招呼。

    隋玉点头,说:“行,许你进客舍里面找客商商谈。”

    “一捆干草多少钱?”赵大嫂问。

    “五钱,一捆干草最少要有七十斤。”赵小米答。

    赵大嫂遗憾,两地隔的太远,若是离得近,她也能把地里收的黄豆杆打捆卖钱。

    越想越觉得不甘心,赵大嫂觉得不能再在老三家多待,见得越多,她越是心燥。所以隔天一早,赵大赵二两对夫妻早早跟着商队出城了。

    接下来的日子,进城的小商队少了,偶尔有几个大商队回关进城。一些走远的大商队,经常是两三年往返一次,考虑到这部分商队不知道敦煌新开了一家大客舍,老牛叔再次前往玉门关,为客舍招揽生意。

    开春租骆驼的商队也有回来的,宋娴租出去的骆驼瘦了许多,但精神不差,一部分商人选择退租,更多的是选择买下。

    “这八头骆驼你给我留着,我明年过来还租这八头。”一个客商跟宋娴交代,他用商量的口吻说:“你能不能给我留两年,我们再多跑两年,手头宽裕了就买下这八头骆驼。”

    “你们是近两年才走商的?”宋娴问,“我听你们的口音还挺重。”

    客商点头,“这是我们第二次来敦煌。”

    宋娴思索一下,说:“行,这八头骆驼我给你留着。”

    “先谢过宋当家了。”客商拍了拍骆驼,解释说:“路上遇到狼群了,它们救了我们的命,我给它们买几捆干草和一袋黄豆,劳宋掌柜跟人交代一声,天冷的时候给它们吃好点。”

    宋娴当然不会拒绝,又说:“我有个侄媳妇是做粮草生意的……”

    客商闻声知雅意,打听到赵小米的名号,隔日就在她那里买了三十钱的粮草。!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