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仙侠传说
遍翻唐朝志怪与传奇,给人两个最深刻的印象:一是故事本身的诡谲与惊奇;二是那么多优秀的篇章,竟都出自“无名之辈”的手笔。对于这些“无名之辈”,后人是如此陌生,甚至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他们是历史河流中的被湮灭者,绝大多数无法进入正史。但他们的作品却熠熠生辉,值得我们长久地凝视。如果说在风云时代里,他们无法与皇帝、谋臣和战将相比,那么在他们自己所创造的诡幻世界里,他们都是独立自主的赫赫君王。</p>
比如,虢州刺史袁郊,此人不过是一个地方官,但他却塑造了最著名的两个女侠的形象:聂隐娘和红线女。二人之事均见于袁郊所著的《甘泽谣》中。这无疑是晚唐最出色的志怪传奇集。这部作品写于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它打通了唐传奇与后世武侠小说(乃至仙剑小说)之间的通道。</p>
聂隐娘和红线女的故事,都与当时最强势的藩镇魏博镇有关。</p>
“聂隐娘者,贞元中魏博大将聂锋之女也。”唐德宗贞元年间,魏博镇大将聂锋的女儿——聂隐娘年方十岁,她聪明伶俐,容貌娟秀。一天,一形貌异于常人的尼姑出现在聂锋家门口,讨饭之余见到隐娘,非常喜爱,直言道:“将军,可否把你家女儿交给我?”</p>
聂锋一皱眉:“为什么?”</p>
尼姑说:“我可以教给她一些东西。”</p>
聂锋自然恼怒,大声指责尼姑。</p>
尼姑一笑,说:“将军莫急。只是我与此女有缘,将军交或不交,此女都是我的,就算您把她锁在铁柜里,我也必须将其偷去。”</p>
尼姑走后,聂锋坐卧不安。就在当晚,仆人来报:隐娘,失踪了。</p>
此后,聂锋每想到女儿的模样,就以泪洗面。可是,就在隐娘消失的第五个年头,古怪的尼姑突然又出现在门口,身后的女子正是已经十五岁的聂隐娘。</p>
尼姑说:“隐娘跟我学艺五年,现期满艺成,我把她还给你。”</p>
聂锋悲喜交集,知道尼姑不是一般人,低头拜谢,再抬头,尼姑已不见。叙完旧情,收拾好心情的聂锋问女儿这些年都学些什么。</p>
隐娘说:“也就是读经念咒,没什么。”</p>
聂锋当然不信,一再追问,隐娘道:“并非我想故意欺瞒父亲,只是,我说了,怕您不信。”</p>
就这样,聂隐娘道出实情:</p>
“五年前的那个夜晚,我被师父带走后,走了一夜,天明时分,来到一个巨大的石洞中。洞中花木繁茂,猿猴飞蹿。我看到两个女孩,跟我年岁相仿。从此,我便和她们一起住在了洞中。后来,我发现那两个女孩都不吃东西,但飞檐走壁,精力充沛,一如猿猴般轻灵。师父给我一粒药丸和一把锋利的长剑。服下药丸后,我跟那两个女孩学攀缘之术,慢慢感到自己也身轻如风了。一年后,先刺猿猴,再刺虎豹,有如探囊取物。三年后,便可飞击长空,剑刺苍鹰。到了第四年,师父带我出山,去了一个城镇,她给了我一把匕首,指着走过来的一个人,道出他的罪责,叫我将其刺杀。我遂于光天化日下,将那人轻易刺死,把他的脑袋带回石洞,用特别配置的药将头化成水。五年后,师父说,有个官员害死很多人,叫我入室将其刺杀,我潜上房梁,天色将明时,才完成任务,取下那人的首级。师父很恼怒,问我何故如此拖延。我告诉她,那官员一直在逗孩子玩,没忍心下手。师父告诉我,往后再遇此事,先杀孩子,再杀目标。学艺第五年,师父把我的后脑打开,说这样可以藏匕首进去,随用随取,还伤不到自己。五年期满,她告诉我,学艺已成,可以回家了。就这样,师父把我送回父亲面前。我曾问师父,何时再能与她相见,她说需要等二十年。”</p>
可以想象聂锋听完女儿的叙述后,脸上会有怎样的表情,是恐惧,是惊奇,还是庆幸呢?</p>
聂隐娘回家后,每到晚上,就不见踪迹,天亮时才回来。聂锋也不敢细问究竟。</p>
这一日,有一磨镜男子现身聂府门前,聂隐娘对父亲说:“此人可为我夫。”</p>
聂锋不敢不应,隐娘就嫁给了那男子。但她丈夫只会磨镜子,其他什么事都不会干。</p>
又过了几年,聂锋去世。此时,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多少知道了聂隐娘的一些事,便将她和丈夫招至麾下。几年后,进入宪宗元和年间,田季安跟陈许节度使刘昌裔闹僵,便派聂隐娘去刺杀刘昌裔。</p>
刘昌裔能算,知田季安会派高手刺杀自己,就叫来部将,叫他们去迎候。</p>
部将出北城,至郊野,见一男一女骑驴而来,时有鸦鹊在其面前聒噪,男的用弹弓射之不中,女的夺弹弓即射,一击而落。见此情景,部将说:“我家大人久闻隐娘之名,故派我等相迎。”</p>
聂隐娘一愣,说:“刘公是神人,愿见之。”</p>
入刘府,聂隐娘表示惭愧,刘昌裔说:“不必这样,各为其主而已。”</p>
隐娘道:“非常佩服您的妙算,我家魏帅不如公。”</p>
刘昌裔力邀隐娘夫妇留下,后者敬佩刘的神机与气度,欣然从之。刘问有什么需要,隐娘说:“每天二百文钱即可。”</p>
后来,有一天,刘昌裔发现:聂隐娘夫妇所骑的驴,竟是纸做的。骑的时候,落地为驴;不骑的时候,就化为一黑一白两个纸片。</p>
又过了一个多月,聂隐娘对刘昌裔说:“魏帅不知我已归于您帐下,需剪些头发送至其枕边,表示我不再回去。”</p>
夜半四更,聂隐娘返回,称已把头发送至魏府,两地相隔甚远,即使快马加鞭也要耗费数日,刘昌裔相当吃惊,又无法证实隐娘所言是真是假。</p>
有一日,聂隐娘对刘昌裔说:“后天晚上,魏帅必派刺客来袭,有可能是其手下两大高手之一的精精儿,但公无须忧虑,有我在,定保您周全。”</p>
至该晚,烛火明至半夜,刘昌裔目击“有二幡子,一红一白,飘飘然如相击于床四隅。良久,见一人望空而踣,身首异处。”也就是说,聂隐娘已与精精儿格斗起来,由于十分激烈与迅猛,在床的四周,只能看见他们的衣服,听见武器相击的声音,而不见人影。最后,一人从空中落下,已身首异处。</p>
聂隐娘旋即落地,说:“精精儿已被我击杀。”</p>
聂隐娘把精精儿的尸体拉出去,用师父给的药化之为水。</p>
回来后,聂隐娘对刘昌裔说:“事情还没完。后天晚间,魏帅还会派空空儿来袭。”</p>
隐娘的原话是:“空空儿之神术,人莫能窥其用,鬼莫得蹑其踪。能从空虚而入冥,善无形而灭影,隐娘之艺,故不能造其境。”空空儿人称妙手,其术神鬼莫测,来去无踪,聂隐娘知道技不如他,战之必败。</p>
聂隐娘又道:“为保全大人,您可用玉石挡住颈部,然后盖上被子,这是目前唯一有可能躲过一劫的办法了,其他一切但凭运气。我将幻化为小飞虫,潜入您的腹中,此外无处可逃。”</p>
由此可见,妙手空空儿可谓至尊高手。</p>
当晚三更过,刘昌裔假寐,没多久,就听到一声巨响,如刀剑砍击声。随后,隐娘从刘口中跳出,说:“仆射无患矣。此人如俊鹘,一搏不中,即翩然远逝,耻其不中,才未逾一更,已千里矣。”也就是说:大人万幸,已经躲过此劫。那妙手空空儿,每次行刺,如鹰一击,一击不中,即抱愧而走。现在,一更不到,他人已在千里之外。</p>
刘昌裔看了看挡在脖子上的玉石,真的有利器砍过的深深的痕迹。</p>
到宪宗元和八年,刘昌裔调回长安任新职,聂隐娘不愿赴京,说:“我与大人有缘,现缘尽于此。自此,我要在山水间度过余生。只是,求大人给我丈夫一个差事,他只会磨镜子,别无所能。”</p>
刘昌裔伤感不已。</p>
聂隐娘辞别刘昌裔,告别了丈夫,骑白驴而去。</p>
文宗开成年间,刘昌裔之子刘纵任陵州刺史,在巴蜀古道上偶遇聂隐娘,后者形貌一如当年。</p>
聂隐娘的故事如此动人。故事中,隐娘行刺有罪之人,又身怀异能,可幻化为飞虫,所以说,她既是侠,又是仙,这个故事可谓仙剑小说最早的雏形。</p>
这个故事也说明:进入藩镇割据的中唐后,刺杀已成一种风尚。我们无法知道隐娘的那两个师姐的经历,她们必然也有着各自奇异的一生。当然,最令人好奇的还是作为顶级高手的尼姑。她到底是谁?有什么背景?至于后来出现的精精儿和空空儿,亦令人好奇。尤其是妙手空空儿,行刺时,一击不中即远走,是位非常有性格的刺客。</p>
在大唐的仙侠传奇的版图上,还有一位与隐娘并称的女侠,那就是十九岁的女孩红线。</p>
当时,“安史之乱”初定,藩镇格局基本形成,强大的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上面提到的田季安的祖上)欲吞并潞州节度使薛嵩的地盘。薛、田都是安禄山的旧将,又是亲家翁,但这些都不足以挡住田的野心,故而薛深为忧虑,彻夜难眠。</p>
这一晚,月上中天,薛嵩夜不能寐,于是,披衣拄杖,步于庭院。女婢红线跟在身后,听到薛嵩又发出叹息声,便上前一步:“虽为婢,但主人待我如女。愿为公解忧。”</p>
薛嵩望着红线,他平素里确实对这个通诗书、善弹琴的女孩不薄:“红线!我知你之所以叫红线,是因为掌中红纹隐起如线,难道你真的不是一般人吗?否则,怎么敢说出这样的话?这一个多月来,我寝食难安。我为国家守州郡,而现在,田承嗣心怀叵测,欲吞并我们,听说最近又养死士三千,称‘外宅男’,这些都是魏博军精锐。若有变,奈何?”</p>
红线说:“主人勿虑。此小事,我可先去魏州,探察一番,今夜去,一更往,二更还。另外,再准备一匹马和一个使者,晚些时候可派上用场。”</p>
潞州距魏州不近,七百里,如何迅疾返回?薛嵩心想:也许,红线真的是异人。</p>
红线回屋,再出来,已是另一个打扮了,只见她“梳乌蛮髻,攒金凤钗,衣紫绣短袍,系青丝轻履。胸前佩龙文匕首,额上书太乙神名。”红线向薛嵩盈盈一拜,随即飞步不见所踪。</p>
薛嵩本不善饮酒,但此夜回屋后背灯独坐,一杯接一杯地喝,居然没醉。二更时,他听到庭院中似有树叶飘落之声,随后屋门开,红线回来了。</p>
薛嵩惊呼:“如何?”</p>
红线答:“安敢辱使命。”</p>
红线继续说:“某子夜前三刻,即到魏郡,凡历数门,遂及寝所。闻外宅男止于房廊,睡声雷动。见中军卒步于庭庑,传呼风生。乃发其左扉,抵其寝帐。见田亲家翁止于帐内,鼓跌酣眠,头枕文犀,髻包黄縠,枕前露一七星剑。剑前仰开一金合,合内书生身甲子与北斗神名。复有名香美珍,散覆其上。扬威玉帐,但期心豁于生前,同梦兰堂,不觉命悬于手下。宁劳擒纵,只益伤嗟。时则蜡炬光凝,炉香烬煨,侍人四布,兵器森罗。或头触屏风,鼾而鞍者;或手持巾拂,寝而伸或。某拔其簪珥,縻其襦裳,如病如昏,皆不能寤;遂持金合以归。既出魏城西门,将行二百里,见铜台高揭,而漳水东注,晨飚动野,斜月在林。忧往喜还,顿忘于行役;感知酬德,聊副于心期。所以夜漏三时,往返七百里;入危邦,经五六城;冀减主忧,敢言其苦。”</p>
也就是说,红线入魏州,潜进戒备森严、上千甲士保卫的田府,如入无人之境,从容盗取了田承嗣床头写有生辰八字的金盒。</p>
薛嵩取盒看,连声称奇,随即大笑,说:“我明白你叫我预备使者的用处了。”</p>
薛嵩当即修书一封,叫使者连夜飞驰魏州。信是这样写的:“魏帅!昨夜有人从魏州来,从您床头取了金盒交给我,我不敢自留,特派人连夜送还。”</p>
田承嗣看到失踪的金盒被送回来,几乎惊得晕倒。</p>
道理很简单,薛嵩能叫人取其床头的金盒,那么取他的脑袋也就易如反掌了。</p>
很多侠客为主人完成重任后,都会功成身退。红线也是这样:“现主人已无忧,两州百姓亦不会受刀兵之苦,我当辞公而去。”</p>
薛嵩知无法留住红线,乃为其设宴饯行。当日宾客云集,夜宴中堂。薛嵩请在座宾客为红线赋诗,有人道:“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别魂消百尺楼。还似洛妃乘雾去,碧天无际水长流。”歌毕,薛嵩不胜伤悲,“红线拜且泣,因伪醉离席,遂亡其所在”。红线更伤感,假装喝醉,垂泪离席而去。</p>
除聂隐娘和红线两大侠女外,唐朝还活跃着一批无名侠女,比如晚唐康骈所著的《剧谈录》中讲述的这一位:</p>
长安潘将军,得玉念珠一串,此珠不但通财,还可使人有官禄。潘十分珍视该珠,将其安放在府邸道场内,每月参拜。这一天,潘将军打开盛珠的玉盒后,发现里面空了。潘将军很郁闷,以为这是家破之兆。</p>
这事被京兆府的王超大人得知。王已年过八十,认为偷盗者非寻常人。此日,王路过胜业坊北街,见一十七八岁的女孩,梳了三个鬟的发髻,脚穿木履跟众少年踢球,每次接球,都灵活莫测,发力踢球,高达数丈,观众无不叫好。</p>
后来得知,该女主宰胜业坊北门小胡同,跟母亲相依为命,平时以缝纫为业。王超对女孩家多有资助,女孩对王以舅相称。其家虽穷,但女孩有时却送给王超一些稀有的东西,比如南方进贡的洞庭橘,这在当时属于皇宫之物,只有宰相和少数大臣才有幸得到赏赐。如此一来,王超开始怀疑女孩的身份。但他不动声色。直到一年后,王超对女孩说:“潘将军一年前丢了玉念珠,你可知道?”</p>
女孩微笑:“我如何知道?”</p>
王超说:“若你能找到,当重谢。”</p>
女孩沉吟良久:“那珠确是我所取,只是与朋友打赌,没想真的要它。明日舅舅到慈恩寺塔院,我把该珠交给您。”</p>
转天早晨,王超如期而往,女孩早就到了。</p>
此时寺门虽开,但塔门还锁着,女孩不急,腾空跃起,其势如鸟,眨眼间,已上到几十米高的塔上。探手取珠,朝王超扬了扬手,随后又跳下,将玉念珠交给王超。</p>
下面出现在晚唐皇甫氏所著《原化记》中的女侠,更是身手不凡。这是一个发生在玄宗开元年间的故事,它与一个从事宫廷盗窃的犯罪集团有关。</p>
长安大街上游荡着一个前来参加科举考试的吴郡士人。在等待考试期间,他闲游于各街坊间,偶遇两个少年,一连两次,都说倾慕他很久,欲相邀赴宴。随后,士人被带到东市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巷,那里有临街店铺数间,穿过店铺,是所隐秘的宅院。</p>
在这里,吴郡士人被视为贵宾,这叫他很是迷惘。</p>
中午已过,依旧未开宴,似乎在等人。直到午后,外面有马车声响起。二少年喊道:“来了!”</p>
有车停在外面,车帘卷起,出现一个十七八岁的美少女的脸庞,只见她“容色甚佳,花梳满髻”,却身着素衣。下车后,这两个少年行叩拜礼,少女很是高傲,并未搭理,而是与吴郡士人寒暄。</p>
少女入厅安坐正中,有点帮主的意思。</p>
不一会儿,又来了十多个年轻男子,一起恭敬地拜见少女,随后列坐两端。</p>
宴会这才开始。喝了一会儿,少女说:“很高兴认识你。你有什么妙技在这里展示一下吧?”她不苟言笑。</p>
吴郡士人说:“我只懂儒学之书,至于弦管歌声,从未学过。”</p>
少女这才大笑:“我说的不是这些……”</p>
吴郡士人又想了想,说:“那我有一小技,可穿着靴子在墙壁上走几步。至于其他,就不会了。”</p>
少女说:“愿欣赏。”</p>
吴郡士人起身,真的横着身子在墙壁上走了几步。</p>
“这确实不简单。”少女对在座众人说,“你们也可展示一下,令客人一观。”</p>
众人道:“诺!”</p>
于是厅中成了高手们展示绝技的演武场,“俱起设拜,有于壁上行者,亦有手撮椽子行者,轻捷之戏,各呈数般,状如飞鸟。此人拱手惊惧,不知所措……”</p>
吴郡士人开始冒汗,有种班门弄斧的窘迫。又喝了一会儿,少女起身走了。</p>
几天后,吴郡士人再次遇见这两个少年,少年向他借马。他没拒绝。但转天,他就听到皇宫珍宝被盗的消息。致命的是:盗贼用来运送赃物的马被捉。很快,吴郡士人被捕。他当然解释不清。</p>
吴郡士人被关在内侍省后院的地牢。</p>
这是个大坑,数丈深,上面被木板盖着,板上有一小孔。中午,有一条绳子从小孔顺下,上面系有食盒。到深夜,他的怒怨渐渐转为绝望。不过就在此时,木板被轻轻地移开了,有人飞身下来,香气扑鼻,正是那少女:“公子莫怕,我在这里。”</p>
少女取出一条长绢,一头系在吴郡士人的胸和胳膊上,另一头系在自己身上,随后轻轻一跃,腾空而起,蹿出地牢,原文的描述是:“深夜,此人忿甚,悲惋何诉,仰望忽见一物,如鸟飞下,觉至身边,乃人也。以手抚生,谓曰:‘计甚惊怕,然某在,无虑也。’听其声,则向所遇女子也,云:‘共君出矣。’以绢重系此人胸膊讫。绢一头系女人身,女人耸身腾上,飞出宫城……”</p>
在宫城之外数十里的安全处,少女对吴郡士人说:“你还是回江南吧,求官之路以后再说。”</p>
脱险境后,吴郡士人悲喜交加,一路乞讨,回到吴郡,后来他再也没敢进长安。</p>
我们不妨回放一下《原化记》中的记载:“至午后,方云:‘来矣。’闻一车直门来,数少年随后。直至堂前,乃一钿车,卷帘,见一女子从车中出,年可十七八,容色甚佳,花梳满髻,衣则纨素。二人罗拜,此女亦不答。此人亦拜之,女乃答。遂揖客入,女乃升床,当局而坐,揖二人及客,乃拜而坐。又有十余后生,皆衣服轻新,各设拜,列坐于客之下。陈以品味,馔至精洁,饮酒数巡,至女子,执杯顾谓客:‘闻二君奉谈,今喜展见,承有妙技,可得观乎?’”</p>
少女帮主太有范儿了。只是,我们不明白,最初,她为什么要派二少年去邀请吴郡士人?仅仅为了日后向他借马?这似乎是唯一的解释了。宴会上,她似乎很想知道吴郡士人会什么功夫,难道她想拉吴郡士人入伙?为什么又改变了主意?</p>
少女和她的弟兄在吴郡士人面前暴露了身份。后来,武侠作家金庸在一篇文章中专门探讨过此事,他认为少女派人向吴郡士人借马是故意陷害——让他先给官府捉去,再救他出来,他变成了越狱的犯人,就永远无法向官府告密了。</p>
吴郡士人被打发回江南,长安东市某小巷那几间用来掩护的店铺还静静地待在那里,不时有马车停在门口,帘子一卷,露出一个绝色少女面无表情的脸。</p>
唐朝的故事总是出乎我们的意料,有关女侠的也是如此,再看薛用弱《集异记》中的一个故事。</p>
江西余干县尉王立任期已满,赴长安待命,租房太宁里。这期间,出了个岔子:他呈上级的文书写得有些问题,被主管部门的长官扣下,一直没给他安排新职务。在等待任命的日子里,王立渐渐穷困潦倒,最后甚至到了每天去寺院要饭度日的地步。</p>
这日傍晚,王立沮丧地回太宁里住处,长长的街巷上,有一美妇人与之同行。</p>
走着走着,两人搭上了话,相互印象很好,王立便邀妇人到其寓所。到了寓所,王立跟妇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后者深表同情。王立细观那妇人,风韵卓绝,美丽超群,目光流情,对视之下,夜已经深了。</p>
一夜风花雪月。</p>
第二天,妇人对王立说:“您现在遭遇如此困顿,我住在不远处的崇仁里,有些资产,您跟我过去住吧。”</p>
王立大喜,问妇人以何谋生。</p>
妇人说:“我乃商人妻,丈夫已亡十年,城里尚有一处店铺,我白天去那里料理,每日能挣三百钱。您授新官之期,尚不知在什么时候,若看得起奴家,就跟我走吧。”</p>
王立遂到妇人家,妇人对王照顾备至,每次出门前,都把一天的饭准备妥当;回来后,又带来米肉以及这一天所赚的钱帛。日子久了,王立觉得妇人实在辛苦,建议买个仆人,但被拒绝。一年后,孩子出生。妇人每日中午回来给儿子喂奶,尽母亲之责。</p>
两年过去了。</p>
这一天,王立到了黄昏时分还没见妇人回来,不禁担心起来。半夜过后,妇人神情严峻地回到家,将全部事情和盘托出:“实话告诉你,我并非商人妻,在外面开店铺也是做掩护用的。我身负血海深仇,数年如一日,只为刺杀仇人,而今晚夙愿实现。现在,情况紧急,我必须离开长安。”</p>
王立瞠目,惊疑不定:这是妇人虚构的一个传奇吗?</p>
妇人继续说:“你可以继续住在这里。此房是我用五百缗钱买的,房契在屏风夹层里。这里的一切资产我都送给您。至于孩子我没办法带走,只能托付于您。”说罢,妇人滴泪,泪水收住后,与王立告别。</p>
王立苦留,终不为所动。王立抱住妇人,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p>
他侧目看妇人所携皮囊,里面有物,再仔细看,“乃人首耳”,面对那颗血肉模糊的人头,王立不知所措,只能相信妇人说的一切都是真的。</p>
王立下意识地推开妇人。</p>
妇人笑道:“不要害怕,此事与您无关。”</p>
妇人提起皮囊,奔出屋,身手矫健如鸟,蹿上高墙,“遂挈囊逾垣而去,身如飞鸟”。王立追赶不及,只有站在门前发呆的份儿。他无法想象,与自己生活了两年的准妻子竟是个身怀绝技、飞檐走壁的高手。</p>
王立在院中徘徊,仿佛一切都是梦幻。正在这时候,有人自高墙上跳下,正是那妇人。莫非她又决定不走了?王立满怀激动,那一刻他确信自己爱上了这个妇人。</p>
妇人说:“我只是想给我们的孩子最后喂一次奶。”</p>
在王立的注视下,妇人进屋,但很快又出来了,她与王立挥手告别,渐渐消失在夜色中。王立感到人生是如此充满戏剧性。还有更戏剧性的吗?他忽然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冲进屋子,发现孩子的脑袋已被砍下来:“俄而复去,挥手而已。立回灯褰帐,小儿身首已离矣。”</p>
王立望着身首异处的孩子,彻夜惊恐难眠。</p>
第二天,王立匆匆埋葬了孩子,又拿手里的钱买了个仆人,离开了长安,在附近的州邑住下。这年冬天,王立的任命状下来,他收拾行装,重返长安,把妇人那宅子卖掉,踏上了新的旅程。</p>
最狠莫过妇人心。更确切的说法是:唐朝的女侠太冷血了。</p>
这个故事在《原化记》中也出现过,只不过在该笔记中,主人公由王立变成了博陵崔慎思,时间是唐德宗贞元年间,情节大同小异。不管是王立,还是崔慎思,他们面对的都是一个决绝的女人。这个女人在报仇之前耐心地等待,步步为营,一点点靠近刺杀仇人的那个时刻。这需要一颗坚忍的心。最后她成功了。但其冷血令人无言,很难想象一位母亲可以狠心切下儿子的头。她这样做也许是因为爱?杀死孩子,断绝自己以后的思念,所谓一时狠解万时愁。</p>
只是,这样一个冷血女人以后会去哪里?又如何开始新的生活?</p>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
比如,虢州刺史袁郊,此人不过是一个地方官,但他却塑造了最著名的两个女侠的形象:聂隐娘和红线女。二人之事均见于袁郊所著的《甘泽谣》中。这无疑是晚唐最出色的志怪传奇集。这部作品写于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它打通了唐传奇与后世武侠小说(乃至仙剑小说)之间的通道。</p>
聂隐娘和红线女的故事,都与当时最强势的藩镇魏博镇有关。</p>
“聂隐娘者,贞元中魏博大将聂锋之女也。”唐德宗贞元年间,魏博镇大将聂锋的女儿——聂隐娘年方十岁,她聪明伶俐,容貌娟秀。一天,一形貌异于常人的尼姑出现在聂锋家门口,讨饭之余见到隐娘,非常喜爱,直言道:“将军,可否把你家女儿交给我?”</p>
聂锋一皱眉:“为什么?”</p>
尼姑说:“我可以教给她一些东西。”</p>
聂锋自然恼怒,大声指责尼姑。</p>
尼姑一笑,说:“将军莫急。只是我与此女有缘,将军交或不交,此女都是我的,就算您把她锁在铁柜里,我也必须将其偷去。”</p>
尼姑走后,聂锋坐卧不安。就在当晚,仆人来报:隐娘,失踪了。</p>
此后,聂锋每想到女儿的模样,就以泪洗面。可是,就在隐娘消失的第五个年头,古怪的尼姑突然又出现在门口,身后的女子正是已经十五岁的聂隐娘。</p>
尼姑说:“隐娘跟我学艺五年,现期满艺成,我把她还给你。”</p>
聂锋悲喜交集,知道尼姑不是一般人,低头拜谢,再抬头,尼姑已不见。叙完旧情,收拾好心情的聂锋问女儿这些年都学些什么。</p>
隐娘说:“也就是读经念咒,没什么。”</p>
聂锋当然不信,一再追问,隐娘道:“并非我想故意欺瞒父亲,只是,我说了,怕您不信。”</p>
就这样,聂隐娘道出实情:</p>
“五年前的那个夜晚,我被师父带走后,走了一夜,天明时分,来到一个巨大的石洞中。洞中花木繁茂,猿猴飞蹿。我看到两个女孩,跟我年岁相仿。从此,我便和她们一起住在了洞中。后来,我发现那两个女孩都不吃东西,但飞檐走壁,精力充沛,一如猿猴般轻灵。师父给我一粒药丸和一把锋利的长剑。服下药丸后,我跟那两个女孩学攀缘之术,慢慢感到自己也身轻如风了。一年后,先刺猿猴,再刺虎豹,有如探囊取物。三年后,便可飞击长空,剑刺苍鹰。到了第四年,师父带我出山,去了一个城镇,她给了我一把匕首,指着走过来的一个人,道出他的罪责,叫我将其刺杀。我遂于光天化日下,将那人轻易刺死,把他的脑袋带回石洞,用特别配置的药将头化成水。五年后,师父说,有个官员害死很多人,叫我入室将其刺杀,我潜上房梁,天色将明时,才完成任务,取下那人的首级。师父很恼怒,问我何故如此拖延。我告诉她,那官员一直在逗孩子玩,没忍心下手。师父告诉我,往后再遇此事,先杀孩子,再杀目标。学艺第五年,师父把我的后脑打开,说这样可以藏匕首进去,随用随取,还伤不到自己。五年期满,她告诉我,学艺已成,可以回家了。就这样,师父把我送回父亲面前。我曾问师父,何时再能与她相见,她说需要等二十年。”</p>
可以想象聂锋听完女儿的叙述后,脸上会有怎样的表情,是恐惧,是惊奇,还是庆幸呢?</p>
聂隐娘回家后,每到晚上,就不见踪迹,天亮时才回来。聂锋也不敢细问究竟。</p>
这一日,有一磨镜男子现身聂府门前,聂隐娘对父亲说:“此人可为我夫。”</p>
聂锋不敢不应,隐娘就嫁给了那男子。但她丈夫只会磨镜子,其他什么事都不会干。</p>
又过了几年,聂锋去世。此时,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多少知道了聂隐娘的一些事,便将她和丈夫招至麾下。几年后,进入宪宗元和年间,田季安跟陈许节度使刘昌裔闹僵,便派聂隐娘去刺杀刘昌裔。</p>
刘昌裔能算,知田季安会派高手刺杀自己,就叫来部将,叫他们去迎候。</p>
部将出北城,至郊野,见一男一女骑驴而来,时有鸦鹊在其面前聒噪,男的用弹弓射之不中,女的夺弹弓即射,一击而落。见此情景,部将说:“我家大人久闻隐娘之名,故派我等相迎。”</p>
聂隐娘一愣,说:“刘公是神人,愿见之。”</p>
入刘府,聂隐娘表示惭愧,刘昌裔说:“不必这样,各为其主而已。”</p>
隐娘道:“非常佩服您的妙算,我家魏帅不如公。”</p>
刘昌裔力邀隐娘夫妇留下,后者敬佩刘的神机与气度,欣然从之。刘问有什么需要,隐娘说:“每天二百文钱即可。”</p>
后来,有一天,刘昌裔发现:聂隐娘夫妇所骑的驴,竟是纸做的。骑的时候,落地为驴;不骑的时候,就化为一黑一白两个纸片。</p>
又过了一个多月,聂隐娘对刘昌裔说:“魏帅不知我已归于您帐下,需剪些头发送至其枕边,表示我不再回去。”</p>
夜半四更,聂隐娘返回,称已把头发送至魏府,两地相隔甚远,即使快马加鞭也要耗费数日,刘昌裔相当吃惊,又无法证实隐娘所言是真是假。</p>
有一日,聂隐娘对刘昌裔说:“后天晚上,魏帅必派刺客来袭,有可能是其手下两大高手之一的精精儿,但公无须忧虑,有我在,定保您周全。”</p>
至该晚,烛火明至半夜,刘昌裔目击“有二幡子,一红一白,飘飘然如相击于床四隅。良久,见一人望空而踣,身首异处。”也就是说,聂隐娘已与精精儿格斗起来,由于十分激烈与迅猛,在床的四周,只能看见他们的衣服,听见武器相击的声音,而不见人影。最后,一人从空中落下,已身首异处。</p>
聂隐娘旋即落地,说:“精精儿已被我击杀。”</p>
聂隐娘把精精儿的尸体拉出去,用师父给的药化之为水。</p>
回来后,聂隐娘对刘昌裔说:“事情还没完。后天晚间,魏帅还会派空空儿来袭。”</p>
隐娘的原话是:“空空儿之神术,人莫能窥其用,鬼莫得蹑其踪。能从空虚而入冥,善无形而灭影,隐娘之艺,故不能造其境。”空空儿人称妙手,其术神鬼莫测,来去无踪,聂隐娘知道技不如他,战之必败。</p>
聂隐娘又道:“为保全大人,您可用玉石挡住颈部,然后盖上被子,这是目前唯一有可能躲过一劫的办法了,其他一切但凭运气。我将幻化为小飞虫,潜入您的腹中,此外无处可逃。”</p>
由此可见,妙手空空儿可谓至尊高手。</p>
当晚三更过,刘昌裔假寐,没多久,就听到一声巨响,如刀剑砍击声。随后,隐娘从刘口中跳出,说:“仆射无患矣。此人如俊鹘,一搏不中,即翩然远逝,耻其不中,才未逾一更,已千里矣。”也就是说:大人万幸,已经躲过此劫。那妙手空空儿,每次行刺,如鹰一击,一击不中,即抱愧而走。现在,一更不到,他人已在千里之外。</p>
刘昌裔看了看挡在脖子上的玉石,真的有利器砍过的深深的痕迹。</p>
到宪宗元和八年,刘昌裔调回长安任新职,聂隐娘不愿赴京,说:“我与大人有缘,现缘尽于此。自此,我要在山水间度过余生。只是,求大人给我丈夫一个差事,他只会磨镜子,别无所能。”</p>
刘昌裔伤感不已。</p>
聂隐娘辞别刘昌裔,告别了丈夫,骑白驴而去。</p>
文宗开成年间,刘昌裔之子刘纵任陵州刺史,在巴蜀古道上偶遇聂隐娘,后者形貌一如当年。</p>
聂隐娘的故事如此动人。故事中,隐娘行刺有罪之人,又身怀异能,可幻化为飞虫,所以说,她既是侠,又是仙,这个故事可谓仙剑小说最早的雏形。</p>
这个故事也说明:进入藩镇割据的中唐后,刺杀已成一种风尚。我们无法知道隐娘的那两个师姐的经历,她们必然也有着各自奇异的一生。当然,最令人好奇的还是作为顶级高手的尼姑。她到底是谁?有什么背景?至于后来出现的精精儿和空空儿,亦令人好奇。尤其是妙手空空儿,行刺时,一击不中即远走,是位非常有性格的刺客。</p>
在大唐的仙侠传奇的版图上,还有一位与隐娘并称的女侠,那就是十九岁的女孩红线。</p>
当时,“安史之乱”初定,藩镇格局基本形成,强大的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上面提到的田季安的祖上)欲吞并潞州节度使薛嵩的地盘。薛、田都是安禄山的旧将,又是亲家翁,但这些都不足以挡住田的野心,故而薛深为忧虑,彻夜难眠。</p>
这一晚,月上中天,薛嵩夜不能寐,于是,披衣拄杖,步于庭院。女婢红线跟在身后,听到薛嵩又发出叹息声,便上前一步:“虽为婢,但主人待我如女。愿为公解忧。”</p>
薛嵩望着红线,他平素里确实对这个通诗书、善弹琴的女孩不薄:“红线!我知你之所以叫红线,是因为掌中红纹隐起如线,难道你真的不是一般人吗?否则,怎么敢说出这样的话?这一个多月来,我寝食难安。我为国家守州郡,而现在,田承嗣心怀叵测,欲吞并我们,听说最近又养死士三千,称‘外宅男’,这些都是魏博军精锐。若有变,奈何?”</p>
红线说:“主人勿虑。此小事,我可先去魏州,探察一番,今夜去,一更往,二更还。另外,再准备一匹马和一个使者,晚些时候可派上用场。”</p>
潞州距魏州不近,七百里,如何迅疾返回?薛嵩心想:也许,红线真的是异人。</p>
红线回屋,再出来,已是另一个打扮了,只见她“梳乌蛮髻,攒金凤钗,衣紫绣短袍,系青丝轻履。胸前佩龙文匕首,额上书太乙神名。”红线向薛嵩盈盈一拜,随即飞步不见所踪。</p>
薛嵩本不善饮酒,但此夜回屋后背灯独坐,一杯接一杯地喝,居然没醉。二更时,他听到庭院中似有树叶飘落之声,随后屋门开,红线回来了。</p>
薛嵩惊呼:“如何?”</p>
红线答:“安敢辱使命。”</p>
红线继续说:“某子夜前三刻,即到魏郡,凡历数门,遂及寝所。闻外宅男止于房廊,睡声雷动。见中军卒步于庭庑,传呼风生。乃发其左扉,抵其寝帐。见田亲家翁止于帐内,鼓跌酣眠,头枕文犀,髻包黄縠,枕前露一七星剑。剑前仰开一金合,合内书生身甲子与北斗神名。复有名香美珍,散覆其上。扬威玉帐,但期心豁于生前,同梦兰堂,不觉命悬于手下。宁劳擒纵,只益伤嗟。时则蜡炬光凝,炉香烬煨,侍人四布,兵器森罗。或头触屏风,鼾而鞍者;或手持巾拂,寝而伸或。某拔其簪珥,縻其襦裳,如病如昏,皆不能寤;遂持金合以归。既出魏城西门,将行二百里,见铜台高揭,而漳水东注,晨飚动野,斜月在林。忧往喜还,顿忘于行役;感知酬德,聊副于心期。所以夜漏三时,往返七百里;入危邦,经五六城;冀减主忧,敢言其苦。”</p>
也就是说,红线入魏州,潜进戒备森严、上千甲士保卫的田府,如入无人之境,从容盗取了田承嗣床头写有生辰八字的金盒。</p>
薛嵩取盒看,连声称奇,随即大笑,说:“我明白你叫我预备使者的用处了。”</p>
薛嵩当即修书一封,叫使者连夜飞驰魏州。信是这样写的:“魏帅!昨夜有人从魏州来,从您床头取了金盒交给我,我不敢自留,特派人连夜送还。”</p>
田承嗣看到失踪的金盒被送回来,几乎惊得晕倒。</p>
道理很简单,薛嵩能叫人取其床头的金盒,那么取他的脑袋也就易如反掌了。</p>
很多侠客为主人完成重任后,都会功成身退。红线也是这样:“现主人已无忧,两州百姓亦不会受刀兵之苦,我当辞公而去。”</p>
薛嵩知无法留住红线,乃为其设宴饯行。当日宾客云集,夜宴中堂。薛嵩请在座宾客为红线赋诗,有人道:“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别魂消百尺楼。还似洛妃乘雾去,碧天无际水长流。”歌毕,薛嵩不胜伤悲,“红线拜且泣,因伪醉离席,遂亡其所在”。红线更伤感,假装喝醉,垂泪离席而去。</p>
除聂隐娘和红线两大侠女外,唐朝还活跃着一批无名侠女,比如晚唐康骈所著的《剧谈录》中讲述的这一位:</p>
长安潘将军,得玉念珠一串,此珠不但通财,还可使人有官禄。潘十分珍视该珠,将其安放在府邸道场内,每月参拜。这一天,潘将军打开盛珠的玉盒后,发现里面空了。潘将军很郁闷,以为这是家破之兆。</p>
这事被京兆府的王超大人得知。王已年过八十,认为偷盗者非寻常人。此日,王路过胜业坊北街,见一十七八岁的女孩,梳了三个鬟的发髻,脚穿木履跟众少年踢球,每次接球,都灵活莫测,发力踢球,高达数丈,观众无不叫好。</p>
后来得知,该女主宰胜业坊北门小胡同,跟母亲相依为命,平时以缝纫为业。王超对女孩家多有资助,女孩对王以舅相称。其家虽穷,但女孩有时却送给王超一些稀有的东西,比如南方进贡的洞庭橘,这在当时属于皇宫之物,只有宰相和少数大臣才有幸得到赏赐。如此一来,王超开始怀疑女孩的身份。但他不动声色。直到一年后,王超对女孩说:“潘将军一年前丢了玉念珠,你可知道?”</p>
女孩微笑:“我如何知道?”</p>
王超说:“若你能找到,当重谢。”</p>
女孩沉吟良久:“那珠确是我所取,只是与朋友打赌,没想真的要它。明日舅舅到慈恩寺塔院,我把该珠交给您。”</p>
转天早晨,王超如期而往,女孩早就到了。</p>
此时寺门虽开,但塔门还锁着,女孩不急,腾空跃起,其势如鸟,眨眼间,已上到几十米高的塔上。探手取珠,朝王超扬了扬手,随后又跳下,将玉念珠交给王超。</p>
下面出现在晚唐皇甫氏所著《原化记》中的女侠,更是身手不凡。这是一个发生在玄宗开元年间的故事,它与一个从事宫廷盗窃的犯罪集团有关。</p>
长安大街上游荡着一个前来参加科举考试的吴郡士人。在等待考试期间,他闲游于各街坊间,偶遇两个少年,一连两次,都说倾慕他很久,欲相邀赴宴。随后,士人被带到东市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巷,那里有临街店铺数间,穿过店铺,是所隐秘的宅院。</p>
在这里,吴郡士人被视为贵宾,这叫他很是迷惘。</p>
中午已过,依旧未开宴,似乎在等人。直到午后,外面有马车声响起。二少年喊道:“来了!”</p>
有车停在外面,车帘卷起,出现一个十七八岁的美少女的脸庞,只见她“容色甚佳,花梳满髻”,却身着素衣。下车后,这两个少年行叩拜礼,少女很是高傲,并未搭理,而是与吴郡士人寒暄。</p>
少女入厅安坐正中,有点帮主的意思。</p>
不一会儿,又来了十多个年轻男子,一起恭敬地拜见少女,随后列坐两端。</p>
宴会这才开始。喝了一会儿,少女说:“很高兴认识你。你有什么妙技在这里展示一下吧?”她不苟言笑。</p>
吴郡士人说:“我只懂儒学之书,至于弦管歌声,从未学过。”</p>
少女这才大笑:“我说的不是这些……”</p>
吴郡士人又想了想,说:“那我有一小技,可穿着靴子在墙壁上走几步。至于其他,就不会了。”</p>
少女说:“愿欣赏。”</p>
吴郡士人起身,真的横着身子在墙壁上走了几步。</p>
“这确实不简单。”少女对在座众人说,“你们也可展示一下,令客人一观。”</p>
众人道:“诺!”</p>
于是厅中成了高手们展示绝技的演武场,“俱起设拜,有于壁上行者,亦有手撮椽子行者,轻捷之戏,各呈数般,状如飞鸟。此人拱手惊惧,不知所措……”</p>
吴郡士人开始冒汗,有种班门弄斧的窘迫。又喝了一会儿,少女起身走了。</p>
几天后,吴郡士人再次遇见这两个少年,少年向他借马。他没拒绝。但转天,他就听到皇宫珍宝被盗的消息。致命的是:盗贼用来运送赃物的马被捉。很快,吴郡士人被捕。他当然解释不清。</p>
吴郡士人被关在内侍省后院的地牢。</p>
这是个大坑,数丈深,上面被木板盖着,板上有一小孔。中午,有一条绳子从小孔顺下,上面系有食盒。到深夜,他的怒怨渐渐转为绝望。不过就在此时,木板被轻轻地移开了,有人飞身下来,香气扑鼻,正是那少女:“公子莫怕,我在这里。”</p>
少女取出一条长绢,一头系在吴郡士人的胸和胳膊上,另一头系在自己身上,随后轻轻一跃,腾空而起,蹿出地牢,原文的描述是:“深夜,此人忿甚,悲惋何诉,仰望忽见一物,如鸟飞下,觉至身边,乃人也。以手抚生,谓曰:‘计甚惊怕,然某在,无虑也。’听其声,则向所遇女子也,云:‘共君出矣。’以绢重系此人胸膊讫。绢一头系女人身,女人耸身腾上,飞出宫城……”</p>
在宫城之外数十里的安全处,少女对吴郡士人说:“你还是回江南吧,求官之路以后再说。”</p>
脱险境后,吴郡士人悲喜交加,一路乞讨,回到吴郡,后来他再也没敢进长安。</p>
我们不妨回放一下《原化记》中的记载:“至午后,方云:‘来矣。’闻一车直门来,数少年随后。直至堂前,乃一钿车,卷帘,见一女子从车中出,年可十七八,容色甚佳,花梳满髻,衣则纨素。二人罗拜,此女亦不答。此人亦拜之,女乃答。遂揖客入,女乃升床,当局而坐,揖二人及客,乃拜而坐。又有十余后生,皆衣服轻新,各设拜,列坐于客之下。陈以品味,馔至精洁,饮酒数巡,至女子,执杯顾谓客:‘闻二君奉谈,今喜展见,承有妙技,可得观乎?’”</p>
少女帮主太有范儿了。只是,我们不明白,最初,她为什么要派二少年去邀请吴郡士人?仅仅为了日后向他借马?这似乎是唯一的解释了。宴会上,她似乎很想知道吴郡士人会什么功夫,难道她想拉吴郡士人入伙?为什么又改变了主意?</p>
少女和她的弟兄在吴郡士人面前暴露了身份。后来,武侠作家金庸在一篇文章中专门探讨过此事,他认为少女派人向吴郡士人借马是故意陷害——让他先给官府捉去,再救他出来,他变成了越狱的犯人,就永远无法向官府告密了。</p>
吴郡士人被打发回江南,长安东市某小巷那几间用来掩护的店铺还静静地待在那里,不时有马车停在门口,帘子一卷,露出一个绝色少女面无表情的脸。</p>
唐朝的故事总是出乎我们的意料,有关女侠的也是如此,再看薛用弱《集异记》中的一个故事。</p>
江西余干县尉王立任期已满,赴长安待命,租房太宁里。这期间,出了个岔子:他呈上级的文书写得有些问题,被主管部门的长官扣下,一直没给他安排新职务。在等待任命的日子里,王立渐渐穷困潦倒,最后甚至到了每天去寺院要饭度日的地步。</p>
这日傍晚,王立沮丧地回太宁里住处,长长的街巷上,有一美妇人与之同行。</p>
走着走着,两人搭上了话,相互印象很好,王立便邀妇人到其寓所。到了寓所,王立跟妇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后者深表同情。王立细观那妇人,风韵卓绝,美丽超群,目光流情,对视之下,夜已经深了。</p>
一夜风花雪月。</p>
第二天,妇人对王立说:“您现在遭遇如此困顿,我住在不远处的崇仁里,有些资产,您跟我过去住吧。”</p>
王立大喜,问妇人以何谋生。</p>
妇人说:“我乃商人妻,丈夫已亡十年,城里尚有一处店铺,我白天去那里料理,每日能挣三百钱。您授新官之期,尚不知在什么时候,若看得起奴家,就跟我走吧。”</p>
王立遂到妇人家,妇人对王照顾备至,每次出门前,都把一天的饭准备妥当;回来后,又带来米肉以及这一天所赚的钱帛。日子久了,王立觉得妇人实在辛苦,建议买个仆人,但被拒绝。一年后,孩子出生。妇人每日中午回来给儿子喂奶,尽母亲之责。</p>
两年过去了。</p>
这一天,王立到了黄昏时分还没见妇人回来,不禁担心起来。半夜过后,妇人神情严峻地回到家,将全部事情和盘托出:“实话告诉你,我并非商人妻,在外面开店铺也是做掩护用的。我身负血海深仇,数年如一日,只为刺杀仇人,而今晚夙愿实现。现在,情况紧急,我必须离开长安。”</p>
王立瞠目,惊疑不定:这是妇人虚构的一个传奇吗?</p>
妇人继续说:“你可以继续住在这里。此房是我用五百缗钱买的,房契在屏风夹层里。这里的一切资产我都送给您。至于孩子我没办法带走,只能托付于您。”说罢,妇人滴泪,泪水收住后,与王立告别。</p>
王立苦留,终不为所动。王立抱住妇人,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p>
他侧目看妇人所携皮囊,里面有物,再仔细看,“乃人首耳”,面对那颗血肉模糊的人头,王立不知所措,只能相信妇人说的一切都是真的。</p>
王立下意识地推开妇人。</p>
妇人笑道:“不要害怕,此事与您无关。”</p>
妇人提起皮囊,奔出屋,身手矫健如鸟,蹿上高墙,“遂挈囊逾垣而去,身如飞鸟”。王立追赶不及,只有站在门前发呆的份儿。他无法想象,与自己生活了两年的准妻子竟是个身怀绝技、飞檐走壁的高手。</p>
王立在院中徘徊,仿佛一切都是梦幻。正在这时候,有人自高墙上跳下,正是那妇人。莫非她又决定不走了?王立满怀激动,那一刻他确信自己爱上了这个妇人。</p>
妇人说:“我只是想给我们的孩子最后喂一次奶。”</p>
在王立的注视下,妇人进屋,但很快又出来了,她与王立挥手告别,渐渐消失在夜色中。王立感到人生是如此充满戏剧性。还有更戏剧性的吗?他忽然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冲进屋子,发现孩子的脑袋已被砍下来:“俄而复去,挥手而已。立回灯褰帐,小儿身首已离矣。”</p>
王立望着身首异处的孩子,彻夜惊恐难眠。</p>
第二天,王立匆匆埋葬了孩子,又拿手里的钱买了个仆人,离开了长安,在附近的州邑住下。这年冬天,王立的任命状下来,他收拾行装,重返长安,把妇人那宅子卖掉,踏上了新的旅程。</p>
最狠莫过妇人心。更确切的说法是:唐朝的女侠太冷血了。</p>
这个故事在《原化记》中也出现过,只不过在该笔记中,主人公由王立变成了博陵崔慎思,时间是唐德宗贞元年间,情节大同小异。不管是王立,还是崔慎思,他们面对的都是一个决绝的女人。这个女人在报仇之前耐心地等待,步步为营,一点点靠近刺杀仇人的那个时刻。这需要一颗坚忍的心。最后她成功了。但其冷血令人无言,很难想象一位母亲可以狠心切下儿子的头。她这样做也许是因为爱?杀死孩子,断绝自己以后的思念,所谓一时狠解万时愁。</p>
只是,这样一个冷血女人以后会去哪里?又如何开始新的生活?</p>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