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660章 十六位帝王

    随着款项拨付,普及教育之事总算是落地了。

    万事开头难,后续的款项拨付扯皮也好,地方上的势力反抗也罢,都可以见招拆招,徐徐图之。

    大明乡镇数以万计,注定是个长期工程,李青也没妄想到三五年内,就能彻底完成这一举措。

    不管怎麽说,这个头开的很好,绝对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

    想到收归草原的时机也成熟了,李青更是心情舒爽。

    稍微让他不爽的是,这麽一件大功绩,到头来,落到了一个最不像皇帝的皇帝身上。

    「人都说傻人有傻福,可他也不傻啊,这麽件大功劳安在他头上,真是糟蹋了……」李青一口小酒,一口下酒菜,一边惋惜。

    哪怕安在不着调的朱厚照身上也好啊。

    …

    数日后,祭祀开始。

    皇帝领衔,百官相随,场面浩大。

    李青也在其中。

    京师的历代帝王庙,比南直隶的那座规格更大丶更高,尤其是正殿,采用了和奉天殿一般无二的殿顶样式。

    端的豪华,宏伟。

    走进正殿,承重的大柱,全都是清一色的金丝楠木,且品相极佳,足足六十根,每一根都价值连城。

    地板铺设清一色的金砖,平整光洁,恢弘大气……满满的金钱气息。

    李青四下打量,最吸引他的还是金丝楠木。

    这要是搁在当初小老头快不行的时候,李青高低得拆一根出来,给老头子做棺材用。

    『崽花爷钱不心疼啊……』

    李青感慨。

    这些钱要是拿来建设学塾,不知能建多少。

    更让他不忿的是,这种工程上至皇帝,下至大臣,都觉得理所应当,大把撒钱一点也不心疼,反倒是真正的惠民之策,却一个个的斤斤计较,恨不得一毛不拔。

    有资格跟随皇帝进入历代帝王庙正殿的人并不多,总共不过二十人,只有六部九卿丶内阁大学士丶李青丶黄锦丶以及两个摆放香烛的小黄门。

    此外,还有一个鞑靼青年。

    青年脸上的激动丶崇敬丶向往丶荣幸……一一落入李青眼中。

    元朝覆灭快两百年了,这麽长时间下来,痴心妄想早已消磨殆尽,如今的漠北之人,对大明只有敬畏丶向往。

    云泥之别的悬殊之下,又哪里还会做复国梦?

    『时机真的成熟了……』

    忽觉袖子被人扯了一下,李青偏头瞧向黄锦。

    黄锦小声提醒道:「专注点,这可不是别的地方。」

    李青深吸一口气,收回杂绪,神情专注,在这华夏精神文明传续的之所,需怀揣一颗尊敬之心……

    …

    历代帝王庙中,一共供奉了十六位帝王。

    中室,最中央,供奉的是太昊伏羲氏;两边分别是: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

    左一室供奉的分别是:帝尧陶唐氏丶颛顼高阳氏丶少昊金天氏丶帝喾高辛氏丶帝舜有虞氏。

    此为,三皇五帝!

    右一室供奉的分别是:夏禹王丶商汤王丶周武王。

    这其中被文官提及最高的当属:帝尧陶唐氏丶帝舜有虞氏丶夏禹王丶商汤王;

    合称:尧舜禹汤。

    再左室供奉着三位皇帝,最中央,汉高祖刘邦。两边分别是:汉光武帝刘秀丶唐太宗李世民。

    再右室供奉着两位皇帝,分别是:宋太祖赵匡胤丶元世祖忽必烈。

    以上,

    便是历代帝王庙中,供奉的所有帝王名单。

    这其中,三皇丶五帝丶夏商周,此三代流传的史料太少,一般只作为精神符号,并不被皇帝丶大臣用以学习,借鉴。

    三代以下,首当汉,其次唐,再次宋。

    余者,皆不值得当参考资料,充作治国理念的补充丶纠错。

    这是皇帝丶大臣的共识。

    …

    祭祀过程非常严肃丶正式,不过,整个流程并不繁琐,也不算隆重。

    毕竟,这又不是皇帝的亲祖宗。

    早上来的,不到正午就结束了。

    接下来,就是皇帝回宫,群臣获得半日假期,各回各家……

    李青回家前,与黄锦耳语几句,又瞧了眼那鞑靼青年,这才离开。

    六部九卿及内阁大学士不明就里,却也起了警惕之心。官场之上没有绝对的秘密,普及教育的始作俑者是谁,大家心知肚明。

    眼下,见他又是鬼鬼祟祟,不由心里打了个突。

    前几日,朱厚熜骗蒋氏说,李青是他用来吸引群臣火力的,严格来说,并不算撒谎。

    一直以来,李青都是非常遭人恨的存在。

    历经十一朝,无不是如此。

    嘉靖朝自也不例外,他的存在能很大程度上,使得群臣不过度内耗。

    正所谓……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这不,一见李国师憋着坏,原本对内阁三人不满的六部九卿,当即放下了成见,汇集一处,商讨对策。

    「诸位,谁有办法让这厮滚蛋!」说话的是吏部尚书。

    自上次第一个跳出来,催促皇帝立国本之后,他就明显感觉皇帝要对付他,这个天官可能做不长久了。

    究其原因,还是普及教育惹的祸,他自然痛恨李青。

    与他处境一样的还有户部尚书,当即道:「同僚之间政见不同很正常,亦当求同存异,然,我大明没有国师官职,且他走的也不是科甲正途,非我等同僚。」

    「不错!」刑部尚书接言,「况且他还这麽年轻,我们可熬不过他,若坐视他留在京师,持续影响皇上,非大明之福,非百姓之福……」

    一阵之后,三个尚书默契的看向内阁三人。

    「夏首辅,顾大学士,严学士,这种事当内阁来挑大梁,我等的话语权,可比不得你们。」

    「是啊是啊……」余者尽皆附和,「三位大学士,可不能置身事外,袖手旁观,务必为大明除害。」

    三人:「……」

    互视一眼,三人之中的两人,看向一人。

    夏言苦闷又无奈。

    职权越大,责任越大。

    谁让他是内阁首辅呢。

    「诸位稍安勿躁,」夏言硬着头皮道,「此事……尚不明朗,需静观其变。」

    「上次就是因为不明朗,才失了先机,致使大错铸成,」户部尚书恨声道,「打着爱民的幌子大肆花费国帑,名声让他得了,祸害的却是我大明的江山社稷!」

    在这些大员心中,李青的做法纯粹就是胡闹。

    从根本来说,李青的主张对他们这个层级的人来说,影响并不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无他,这个层级的官员,子孙能享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恩荫待遇。

    这些大员之所以激烈反对,还真不是为了私欲。

    能一步一步走到他们这个位子,无不是阅历丶学识丶政治智慧顶尖的存在。

    在他们看来,让百姓读书丶认字丶明理,定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以及朝廷的统治成本。

    就连严嵩,心里也是这麽认为的。

    只不过,他更在意的是自己的仕途。

    「吃一堑,长一智,同样的错误,绝不能犯第二次!」吏部尚书沉声道,「不可否认,这位李国师确有一颗爱民之心,可他根本不懂政治,不知这样做会带来什麽后果,万不能再让他继续作妖了。」

    「对,提前扼杀!」

    「必须扼杀!」

    夏言一个头两个大,苦叹道:「诸位都冷静些,莫说气话,不论如何,李国师都是朝廷官员,皇上的心腹大臣。这点,承认与否都是既定事实,岂可言『扼杀』二字?」

    「没说杀人,让他麻溜滚蛋,不能再让他胡搞了。」

    夏言苦笑道:「本官可没本事说服皇上啊!」

    「夏首辅,你可是百官之首,你怕什麽啊?」户部尚书气道,「近些年,皇上愈发乾纲独断了,再加上一个啥都不懂,又喜欢指点江山的国师……唉,祖宗的江山社稷,不能不顾啊。」

    「是啊是啊……」

    一群人将夏言架了起来。

    夏言又不傻,哪里看不出这些人是要他当出头鸟,可处在他这个位置上,有些事不能拒绝。

    昔年,杨廷和为何能凭一己之力,搞得皇帝灰头土脸?

    就是因为他敢扛事,敢于跟皇帝抗争,下面人才都听他的。

    以至于杨廷和都退休了,其子杨慎都能搞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出来。

    诚然,杨慎的那句口号太具有煽动性了,可若没有杨廷和之子的身份加成,但凡换一个人,肯定达不到那样的效果。

    这,就是杨廷和!

    大明首辅的权力顶峰!

    在大明内阁体系的历史中,称得上前无古人。

    后……

    也很难有来者了。

    夏言作为内阁首辅,自然心向往之,然,想达到杨廷和的高度,太难了。

    况且,当下的皇帝也不再是当初了。

    不能不管,也不能与皇帝正面硬刚……夏言心思电转,忽的瞧向严嵩。

    严嵩心中一凛,大感不妙。

    果然,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夏言大义凛然道,「严大学士,你家与李国师在一个屯子里,你打探一下他的政治意图,为我们的反击做准备。」

    「我……」

    「嗯?」夏言怫然不悦,「严大学士可是不愿?」

    夏言已经表明了态度,一群人也不好再揪着不放,便将矛头指向严嵩。

    严嵩气郁至极。

    娘的,咋整我这儿来了?

    ……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