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45章 隋朝灭亡的原因!步子迈得太大,扯到蛋了!
「隋朝开国即灭亡的根本原因?」
秦镇看着这所谓的第二题,微微蹙起眉。
开国与灭国。
这不就是让他说杨坚与杨广吗?
当然,还要说宇文化及,李渊,王世充,窦建德,刘武周这些人。
甚至,还要说道北周,杨坚当权臣那些年,篡位那些年。
别看隋朝国祚只有三十八年。
可还要从杨坚他爹,杨忠打下偌大家业开始算。
就好像,说晋朝,那是怎麽也绕不开司马懿的。
司马懿虽然没有篡位当皇帝。
但司马懿对晋朝的贡献,功不可没。
这就是为什麽追封了司马懿,却没追封司马懿他爹的原因。
同样,杨坚也追封了他爹杨忠,却没有追封他爷爷的原因。
追封,可不是乱追封的。
当然,朝代越往后,越乱。
最离谱的是朱元璋,追封他爹也就罢了,好歹是亲爹,说明他孝。
可连着更往上,什麽朱百六,朱四九丶朱初一什麽的都来了……
很让人不怀疑,这就是朱元璋在自己编的。
不管是朱百六,还是朱世珍,对大明王朝,都没有任何贡献。
可能,唯一的贡献,就是,后人是朱元璋了。
扯的有些远。
话又说回来……
秦镇沉思片刻,许久后,才开口道:「既如此,那就先说说隋朝如何建立。」
「隋朝开国皇帝,名叫杨坚,是为隋文帝。」
「杨坚,为杨忠之子。」
「杨忠,乃是北魏与北周时期的名将,一生征战,败东魏,南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受封陈留郡公。」
「灭亡梁朝之后,北周建立,拜小宗伯,多次打败齐军,败大司空,柱国大将军,册封随国公。」
「也正是因为杨忠打下了一个偌大的家业,后面,才有了杨坚建立隋朝。」
「杨忠死后,杨坚承袭爵位。」
「这时候,天下三分。」
「分别是北周,北齐,南陈。」
「北周,主要疆域为陇西,巴蜀,云南地区。」
「北齐,主要是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区。」
「南陈,便是江南地区,两广两浙。」
「杨坚,就在北周。」
「576年,北周建德五年,杨坚跟随北周武帝宇文邕,起兵伐齐。」
「577年正月,齐国被灭,周一统北方。」
「然而,宇文邕刚灭了齐国,还不等他一统天下,他就死了,由皇太子宇文贇即皇帝位。」
「当初,杨坚承袭随国公爵位后,宇文邕就与杨坚联姻,让杨坚的长女,成为皇太子宇文贇的太子妃。」
「如今,宇文贇即皇帝位,杨坚的长女杨丽华,也被册封为皇后,杨坚就这麽,成为了外戚。」
「同时,也因为国丈的身份,晋身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
「对于杨坚这个外戚,而且,还是拥有很大权力的外戚,宇文贇这个当皇帝的,自然要制衡。」
「要麽将其杀掉,要麽将其调离京城。」
「杀肯定没那麽容易杀掉。」
「于是乎,就调离京城。」
「大象二年,580年五月,任命杨坚为扬州总管,去筹备伐陈事宜。」
「《北史·隋本纪》记载:大象二年五月己丑,以帝为扬州总管,将发,暴足疾而止。乙未,周宣不悆。」
「意思是,本来让杨坚去扬州当总管,结果,杨坚忽然突发足疾,就是走不动路了。」
「短短六天后,皇帝就死了。」
「很难说宇文贇之死与杨坚到底有没有关系。」
「主要是太巧了。」
「皇帝让他去扬州,准备伐陈,结果,他突发足疾。」
「他一发足疾,那就没办法去扬州了。」
「然后后脚,宇文贇就生病了,短短六天,就驾崩了。」
「周宣帝宇文贇死后,其子宇文阐即位,是为周静帝。」
「宇文阐时年七岁,不说什麽都不懂吧,反正也懂得不多。」
「此时的朝廷,可以说基本上已经被杨坚掌控了,妥妥的权臣。」
「宇文阐也只能拜杨坚为左大丞相,并且,还赐假黄钺。」
「黄钺,黄金饰品,为帝王所用,代表帝王。」
「把黄钺借给大臣,就是代表这个大臣可以代替皇帝行使征伐之权。」
「这就是假黄钺。」
「就相当于代理皇帝了。」
「假黄钺,可以调兵。」
「左大丞相,号令百官。」
「此时的杨坚,可以说军权政权两手抓。」
「放到宋朝,就相当于宰相兼枢密使。」
「放到明朝,就相当于内阁兼五军都护府。」
「皇帝已经被架空了,那麽下一步,就是扫除威胁,造反登基了。」
「而杨坚,也的确是这麽做的。」
「他把北周宗室有实力的诸王,全都召回京城。」
「同时,又出兵,灭了那些不满他的政敌。」
「等将这些有威胁的政敌消灭之后,又以谋反罪灭杀了北周那些有实力的宗室。」
「至此,杨坚那改朝换代的计划,终于不再受到任何阻碍。」
「581年,二月,杨坚由随国公,获封随王,同年三月,宇文阐禅位于杨坚,至此,杨坚登基,成为皇帝,并改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大赦天下!」
「这就是典型的权臣篡国了。」
「历史上,这种事情发生的也不是少。」
「甚至,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了。」
「当权臣到达了一定的地位,他不篡位谁篡位?」
「甚至可以说,杨坚这种操作,在那个时期,真的很普遍。」
「至于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嘛……」
秦镇顿了顿,目光好似透过了历史长河,看到了隋朝时期,那睥睨天下的隋炀帝杨广。
「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一切,还得落在杨广头上。」
「说真的,杨广在后世的评价,逆天的两极分化。」
「有人毫不客气的骂他是个暴君,是个昏君。」
「但也有人吹他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千古一帝,甚至,说唐朝吃隋朝的粮食,吃了几十年,简直夸张。」
「但甭管如何,甭管是吹还是黑,对于隋朝的灭亡,他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一个,大兴土木。」
「隋炀帝杨广,最让人熟知的,就是兴修大运河了。」
「大运河,是江浙到洛阳,洛阳到北京。」
「隋朝大运河,完全做到了贯穿南北。」
「而这一点,也是后世无数人的争议点。」
「修大运河的确劳民伤财,但是,修建的大运河,也的确贯穿了南北。」
「这就是为什麽有人说杨广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了。」
「第二个,就是对外战争。」
「当隋朝一统天下,一统华夏之后,杨广自然而然,就将目光放在了高句丽,以及周边国家身上。」
「而光攻打高句丽,他就打了三次!」
「这就是所谓的三征高句丽。」
「关键是,打下来也就罢了,偏偏,三次都没打下来。」
「以至于,这三次征伐,严重消耗了国力,加剧了社会矛盾,对经济造成了很严重的负担。」
「当然,也不仅仅是高句丽,杨广也向周边很多国家进行了军事行动,诸如突厥,契丹,吐谷浑,琉球,西域等等。」
「第三个,就是迁都的问题。」
「之前其实也说过一嘴。」
「迁都,影响很大。」
「对那些世家大族而言,自家老家就在这附近,自家产业也都在京城附近,你说迁都就迁都?当然,杨广还是能压下来,迁都也算是成功了!」
「至于迁都过程中,有没有发生什麽事,那就不重要了。」
「群臣再如何阻止,最后都没成功就是了。」
「但就这麽一个迁都的问题,也足够挑起那些世家大族的矛盾了。」
「第四个,自然而然就是土地兼并的问题了。」
「土地兼并,基本上都是老生常谈的事了。」
「就这麽四点,基本上在隋末体现的淋漓尽致。」
「首先,这大兴土木,对百姓而言,就是沉重的徭役。」
「那可是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啊。」
「根据记载,杨广下令徵调河南,淮北,上百万民众通济渠。」
「徭役沉重,自然就怨声载道。」
「关键是,修大运河也就罢了,在同时期,杨广还要徵兵,去攻打周边国家,不管是打高句丽,还是打突厥,契丹,吐谷浑,琉球,西域,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兵力。」
「这样一来,兵役就变得沉重了。」
「本来,徭役就足够沉重了,百姓已经开始怨声载道了,如今,还有沉重的兵役。」
「又要挖运河,又要打仗,可以说,整个天下都生活在高压下。」
「杨广就给了天下百姓两条路,要麽挖河,要麽打仗,你自己选呗!」
「至于种地?」
「抱歉,这不在杨广的选项当中。」
「至少,挖河的,是不能种地的,也就是,淮北与河南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至少有上百万的百姓都无法种地。」
「当然,百万人口,对当时至少五千万人口的大隋还不算什麽。」
「淮北河南无法种地,不代表别的地区无法种地。」
「不过,当地百姓,的确怨声载道就是了。」
「而且,其他地区的百姓,还要服兵役,也就是说,现在就是,全天下的百姓,都开始怨声载道了。」
「而且,打仗就要徵税吧?」
「这徵税,不仅仅是从老百姓头上征,同样也要向世家大族头上徵税。」
「之前说宋朝的时候就说过了。」
「世家大族到底愿不愿意将口袋里的钱,交给皇帝,拿去打仗?」
「当然,在隋朝,你不愿意也得愿意。」
「杨广是皇帝,你不给钱,这不就是公然对抗皇帝麽?」
「你公然对抗皇帝,那你是想干什麽?造反吗?」
「所以,这钱,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
「但这样,也同样代表着,世家大族也开始对皇帝不爽了。」
「这样,全天下的百姓,加上很多世家大族,全都对皇帝不爽,皇帝的下场可想而知。」
「最神奇的就是迁都了。」
「杨广迁都,是为了降低世家大族在朝中的影响。」
「之前都说了,所有迁都,都是政治原因。」
「不管是朱棣迁都北京,还是杨广迁都洛阳,都是政治原因。」
「别说杨广迁都洛阳了,就连宇文贇,也想迁都洛阳,结果,还不等他迁都完成,就嗝屁了!」
「哦,甚至可以说,洛阳都还没完成重建,他的计划都还没完善,人就没了。」
「他前脚高调的宣布迁都洛阳,后脚直接打出GG!」
「迁都影响的太广了。」
「如果你是官员,你跟着去,那就离家远了,离家远了,就代表着势力被削弱了。」
「毕竟,这些贵族官员,所有势力,都是依附于家族,以家族为单位,向周围扩散的。」
「跟着去,会被削弱。」
「那要是留守呢?」
「留守也惨,都不在政治中心了,哪天给你一撸到底都不知道。」
「当然,有反对迁都的,同样有赞成迁都的。」
「毕竟,这朝中官员,可不只是周边的,既然有长安本地人,那肯定也有洛阳外地人。」
「杨广迁都到洛阳,那老家是洛阳的官员,可就狂喜了。」
「这是什麽?」
「这是变相的在扶持他们。」
「说白了,迁都,就是一场政治行动。」
「以政治层面来看,杨广做的没错,还很对。」
「但以百姓的角度来看,杨广简直就是那黑心老板,生了蛆的资本家,简直就是个暴君。」
「而放在历史层面来看,杨广做的这一切,谈不上对错。」
「隋朝之所以灭亡,并不是杨广做了这些。」
「而是,杨广将这些,全都汇聚到同一时间去做。」
「正所谓,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
「迁都就迁都,这毕竟是一场政治行动,有人反对,自然有人赞同。」
「一旦迁都,给那些世家大族的信号就是,我不打算重用你们了,我要重用那边的官员。」
「那些官员世家大族能干什麽?」
「杨广成功了,他们安然退场,杨广失败了,他们继续坐在那个位置上。」
「这一时期,也称政治动荡时期。」
「而修大运河,也不是问题。」
「修大运河是为了贯穿南北,是与国有利之事。」
「开疆扩土,对周围国家动兵,也不能说有问题,哪个皇帝不想开疆扩土?哪个皇帝不打仗?」
「但杨广错就错在,他把这三件事,放在同一时期做了。」
「这下,天下百姓抱怨劳役沉重,世家大族抱怨杨广迁都。」
「当所有人都对你不满的时候,这国,难道不亡吗?」
「所以,农民起义开始了。」
「所以,有人冒着风险,去干掉了杨广。」
「所以,这天下,又重新进入到了群雄割据的时代。」
(不是,谁给我把142举报了?还是我涉及到一些那啥了?不会吧?)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
秦镇看着这所谓的第二题,微微蹙起眉。
开国与灭国。
这不就是让他说杨坚与杨广吗?
当然,还要说宇文化及,李渊,王世充,窦建德,刘武周这些人。
甚至,还要说道北周,杨坚当权臣那些年,篡位那些年。
别看隋朝国祚只有三十八年。
可还要从杨坚他爹,杨忠打下偌大家业开始算。
就好像,说晋朝,那是怎麽也绕不开司马懿的。
司马懿虽然没有篡位当皇帝。
但司马懿对晋朝的贡献,功不可没。
这就是为什麽追封了司马懿,却没追封司马懿他爹的原因。
同样,杨坚也追封了他爹杨忠,却没有追封他爷爷的原因。
追封,可不是乱追封的。
当然,朝代越往后,越乱。
最离谱的是朱元璋,追封他爹也就罢了,好歹是亲爹,说明他孝。
可连着更往上,什麽朱百六,朱四九丶朱初一什麽的都来了……
很让人不怀疑,这就是朱元璋在自己编的。
不管是朱百六,还是朱世珍,对大明王朝,都没有任何贡献。
可能,唯一的贡献,就是,后人是朱元璋了。
扯的有些远。
话又说回来……
秦镇沉思片刻,许久后,才开口道:「既如此,那就先说说隋朝如何建立。」
「隋朝开国皇帝,名叫杨坚,是为隋文帝。」
「杨坚,为杨忠之子。」
「杨忠,乃是北魏与北周时期的名将,一生征战,败东魏,南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受封陈留郡公。」
「灭亡梁朝之后,北周建立,拜小宗伯,多次打败齐军,败大司空,柱国大将军,册封随国公。」
「也正是因为杨忠打下了一个偌大的家业,后面,才有了杨坚建立隋朝。」
「杨忠死后,杨坚承袭爵位。」
「这时候,天下三分。」
「分别是北周,北齐,南陈。」
「北周,主要疆域为陇西,巴蜀,云南地区。」
「北齐,主要是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区。」
「南陈,便是江南地区,两广两浙。」
「杨坚,就在北周。」
「576年,北周建德五年,杨坚跟随北周武帝宇文邕,起兵伐齐。」
「577年正月,齐国被灭,周一统北方。」
「然而,宇文邕刚灭了齐国,还不等他一统天下,他就死了,由皇太子宇文贇即皇帝位。」
「当初,杨坚承袭随国公爵位后,宇文邕就与杨坚联姻,让杨坚的长女,成为皇太子宇文贇的太子妃。」
「如今,宇文贇即皇帝位,杨坚的长女杨丽华,也被册封为皇后,杨坚就这麽,成为了外戚。」
「同时,也因为国丈的身份,晋身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
「对于杨坚这个外戚,而且,还是拥有很大权力的外戚,宇文贇这个当皇帝的,自然要制衡。」
「要麽将其杀掉,要麽将其调离京城。」
「杀肯定没那麽容易杀掉。」
「于是乎,就调离京城。」
「大象二年,580年五月,任命杨坚为扬州总管,去筹备伐陈事宜。」
「《北史·隋本纪》记载:大象二年五月己丑,以帝为扬州总管,将发,暴足疾而止。乙未,周宣不悆。」
「意思是,本来让杨坚去扬州当总管,结果,杨坚忽然突发足疾,就是走不动路了。」
「短短六天后,皇帝就死了。」
「很难说宇文贇之死与杨坚到底有没有关系。」
「主要是太巧了。」
「皇帝让他去扬州,准备伐陈,结果,他突发足疾。」
「他一发足疾,那就没办法去扬州了。」
「然后后脚,宇文贇就生病了,短短六天,就驾崩了。」
「周宣帝宇文贇死后,其子宇文阐即位,是为周静帝。」
「宇文阐时年七岁,不说什麽都不懂吧,反正也懂得不多。」
「此时的朝廷,可以说基本上已经被杨坚掌控了,妥妥的权臣。」
「宇文阐也只能拜杨坚为左大丞相,并且,还赐假黄钺。」
「黄钺,黄金饰品,为帝王所用,代表帝王。」
「把黄钺借给大臣,就是代表这个大臣可以代替皇帝行使征伐之权。」
「这就是假黄钺。」
「就相当于代理皇帝了。」
「假黄钺,可以调兵。」
「左大丞相,号令百官。」
「此时的杨坚,可以说军权政权两手抓。」
「放到宋朝,就相当于宰相兼枢密使。」
「放到明朝,就相当于内阁兼五军都护府。」
「皇帝已经被架空了,那麽下一步,就是扫除威胁,造反登基了。」
「而杨坚,也的确是这麽做的。」
「他把北周宗室有实力的诸王,全都召回京城。」
「同时,又出兵,灭了那些不满他的政敌。」
「等将这些有威胁的政敌消灭之后,又以谋反罪灭杀了北周那些有实力的宗室。」
「至此,杨坚那改朝换代的计划,终于不再受到任何阻碍。」
「581年,二月,杨坚由随国公,获封随王,同年三月,宇文阐禅位于杨坚,至此,杨坚登基,成为皇帝,并改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大赦天下!」
「这就是典型的权臣篡国了。」
「历史上,这种事情发生的也不是少。」
「甚至,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了。」
「当权臣到达了一定的地位,他不篡位谁篡位?」
「甚至可以说,杨坚这种操作,在那个时期,真的很普遍。」
「至于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嘛……」
秦镇顿了顿,目光好似透过了历史长河,看到了隋朝时期,那睥睨天下的隋炀帝杨广。
「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一切,还得落在杨广头上。」
「说真的,杨广在后世的评价,逆天的两极分化。」
「有人毫不客气的骂他是个暴君,是个昏君。」
「但也有人吹他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千古一帝,甚至,说唐朝吃隋朝的粮食,吃了几十年,简直夸张。」
「但甭管如何,甭管是吹还是黑,对于隋朝的灭亡,他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一个,大兴土木。」
「隋炀帝杨广,最让人熟知的,就是兴修大运河了。」
「大运河,是江浙到洛阳,洛阳到北京。」
「隋朝大运河,完全做到了贯穿南北。」
「而这一点,也是后世无数人的争议点。」
「修大运河的确劳民伤财,但是,修建的大运河,也的确贯穿了南北。」
「这就是为什麽有人说杨广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了。」
「第二个,就是对外战争。」
「当隋朝一统天下,一统华夏之后,杨广自然而然,就将目光放在了高句丽,以及周边国家身上。」
「而光攻打高句丽,他就打了三次!」
「这就是所谓的三征高句丽。」
「关键是,打下来也就罢了,偏偏,三次都没打下来。」
「以至于,这三次征伐,严重消耗了国力,加剧了社会矛盾,对经济造成了很严重的负担。」
「当然,也不仅仅是高句丽,杨广也向周边很多国家进行了军事行动,诸如突厥,契丹,吐谷浑,琉球,西域等等。」
「第三个,就是迁都的问题。」
「之前其实也说过一嘴。」
「迁都,影响很大。」
「对那些世家大族而言,自家老家就在这附近,自家产业也都在京城附近,你说迁都就迁都?当然,杨广还是能压下来,迁都也算是成功了!」
「至于迁都过程中,有没有发生什麽事,那就不重要了。」
「群臣再如何阻止,最后都没成功就是了。」
「但就这麽一个迁都的问题,也足够挑起那些世家大族的矛盾了。」
「第四个,自然而然就是土地兼并的问题了。」
「土地兼并,基本上都是老生常谈的事了。」
「就这麽四点,基本上在隋末体现的淋漓尽致。」
「首先,这大兴土木,对百姓而言,就是沉重的徭役。」
「那可是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啊。」
「根据记载,杨广下令徵调河南,淮北,上百万民众通济渠。」
「徭役沉重,自然就怨声载道。」
「关键是,修大运河也就罢了,在同时期,杨广还要徵兵,去攻打周边国家,不管是打高句丽,还是打突厥,契丹,吐谷浑,琉球,西域,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兵力。」
「这样一来,兵役就变得沉重了。」
「本来,徭役就足够沉重了,百姓已经开始怨声载道了,如今,还有沉重的兵役。」
「又要挖运河,又要打仗,可以说,整个天下都生活在高压下。」
「杨广就给了天下百姓两条路,要麽挖河,要麽打仗,你自己选呗!」
「至于种地?」
「抱歉,这不在杨广的选项当中。」
「至少,挖河的,是不能种地的,也就是,淮北与河南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至少有上百万的百姓都无法种地。」
「当然,百万人口,对当时至少五千万人口的大隋还不算什麽。」
「淮北河南无法种地,不代表别的地区无法种地。」
「不过,当地百姓,的确怨声载道就是了。」
「而且,其他地区的百姓,还要服兵役,也就是说,现在就是,全天下的百姓,都开始怨声载道了。」
「而且,打仗就要徵税吧?」
「这徵税,不仅仅是从老百姓头上征,同样也要向世家大族头上徵税。」
「之前说宋朝的时候就说过了。」
「世家大族到底愿不愿意将口袋里的钱,交给皇帝,拿去打仗?」
「当然,在隋朝,你不愿意也得愿意。」
「杨广是皇帝,你不给钱,这不就是公然对抗皇帝麽?」
「你公然对抗皇帝,那你是想干什麽?造反吗?」
「所以,这钱,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
「但这样,也同样代表着,世家大族也开始对皇帝不爽了。」
「这样,全天下的百姓,加上很多世家大族,全都对皇帝不爽,皇帝的下场可想而知。」
「最神奇的就是迁都了。」
「杨广迁都,是为了降低世家大族在朝中的影响。」
「之前都说了,所有迁都,都是政治原因。」
「不管是朱棣迁都北京,还是杨广迁都洛阳,都是政治原因。」
「别说杨广迁都洛阳了,就连宇文贇,也想迁都洛阳,结果,还不等他迁都完成,就嗝屁了!」
「哦,甚至可以说,洛阳都还没完成重建,他的计划都还没完善,人就没了。」
「他前脚高调的宣布迁都洛阳,后脚直接打出GG!」
「迁都影响的太广了。」
「如果你是官员,你跟着去,那就离家远了,离家远了,就代表着势力被削弱了。」
「毕竟,这些贵族官员,所有势力,都是依附于家族,以家族为单位,向周围扩散的。」
「跟着去,会被削弱。」
「那要是留守呢?」
「留守也惨,都不在政治中心了,哪天给你一撸到底都不知道。」
「当然,有反对迁都的,同样有赞成迁都的。」
「毕竟,这朝中官员,可不只是周边的,既然有长安本地人,那肯定也有洛阳外地人。」
「杨广迁都到洛阳,那老家是洛阳的官员,可就狂喜了。」
「这是什麽?」
「这是变相的在扶持他们。」
「说白了,迁都,就是一场政治行动。」
「以政治层面来看,杨广做的没错,还很对。」
「但以百姓的角度来看,杨广简直就是那黑心老板,生了蛆的资本家,简直就是个暴君。」
「而放在历史层面来看,杨广做的这一切,谈不上对错。」
「隋朝之所以灭亡,并不是杨广做了这些。」
「而是,杨广将这些,全都汇聚到同一时间去做。」
「正所谓,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
「迁都就迁都,这毕竟是一场政治行动,有人反对,自然有人赞同。」
「一旦迁都,给那些世家大族的信号就是,我不打算重用你们了,我要重用那边的官员。」
「那些官员世家大族能干什麽?」
「杨广成功了,他们安然退场,杨广失败了,他们继续坐在那个位置上。」
「这一时期,也称政治动荡时期。」
「而修大运河,也不是问题。」
「修大运河是为了贯穿南北,是与国有利之事。」
「开疆扩土,对周围国家动兵,也不能说有问题,哪个皇帝不想开疆扩土?哪个皇帝不打仗?」
「但杨广错就错在,他把这三件事,放在同一时期做了。」
「这下,天下百姓抱怨劳役沉重,世家大族抱怨杨广迁都。」
「当所有人都对你不满的时候,这国,难道不亡吗?」
「所以,农民起义开始了。」
「所以,有人冒着风险,去干掉了杨广。」
「所以,这天下,又重新进入到了群雄割据的时代。」
(不是,谁给我把142举报了?还是我涉及到一些那啥了?不会吧?)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