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37章 岳飞之死!张俊的动机!
「绍兴十年,绍兴十一年!」
「金军两次南下,全都被岳飞给搅和了。」
「一次是打跑,一次是吓跑!」
「而这其中,最恨岳飞的,自然就是秦桧了!」
「秦桧让金军南下,自然是有他的目的。」
「但不管目的是什麽,只有南下才能达成,然而,这两次都被岳飞给打跑了,秦桧不恨岳飞谁恨?」
「秦桧就很清楚,光靠金军,是很难南下了,连南下都做不到,就更别提他的谋划了。」
「而其中,这最大的阻力,自然就是岳飞了。」
「所以,必须弄死岳飞。」
「但他想要解决岳飞,这困难还是很大的。」
「首先,他虽然是枢密使,但他是兼任枢密使,手中是没兵权的,他只是负责后方粮草的供应补给。」
「他自己是奈何不得岳飞的。」
「想要弄死岳飞,那就必须找有兵权的人帮忙。」
「而这人,就是张俊了。」
「三月份的时候,张俊基本上没有跟金人交战。」
「唯一的一次,还是派遣杨沂中与王德到濠州,结果,还被金军给埋伏了。」
「而他自己,在三月十四的时候,就抵达了建康府。」
「可以说,他自己一个人,是一路南下,根本没有理会金军。」
「三月份,赵构最后一封给岳飞的御札,是在三月十七日。」
「免得你们说我胡说八道,我把这份御札贴出来看看……」
【赐岳飞御札(绍兴十一年三月十七日)】
【累得卿奏,往来庐丶舒间,想极劳勩。一行将士日夜暴露之苦,道路登涉之勤,朕心念之不忘。比以韩世忠尚在濠州,与贼相拒,独力恐难支梧,累奏告急。卿智略有馀,可为朕筹度,择利提师,一出濠丶寿间,牵制贼势,以援世忠。想卿忠义体国,必以宗社大计为念,无分彼此。刘錡一军,已专令间道先行,张俊丶杨沂中亦遣兵前去,并欲卿知。十七日。付飞。御押。】
「这份御札很简单,说的还是金军在濠州的事。」
「金军是三月十三跑的。」
「很明显,三月十三的情报,还没到赵构手中。」
「此时,赵构知道的情报,应该还停留在三月初九。」
「中间至少有七八天的信息差。」
「赵构还以为前线还在打仗,结果,恐怕他自己都没想到的是,金军忽然跑了,张俊趁着这个信息差,直接跑到了建康府。」
「而建康府,距离临安,有五百多里地。」
「正常来说,行军打仗的话,至少要十天。」
「可张俊并不需要打仗。」
「这是在自己地盘,他想怎麽跑就怎麽跑。」
「三月初六,杨沂中丶刘倚先回师,张俊率轻兵留在后面。」
「注意,这时候,张俊已经是轻兵的状态。」
「而到了三月初九,张俊才派遣杨沂中丶王德到壕州。」
「也就是说,从这天开始,张俊直接率领着轻兵,一路南下,在三月十四的时候,抵达了建康城。」
「五天时间,三百五十多里地!」
「一天平均跑七十里地。」
「而之后发生了什麽,那就不得而知了,宋史没写!」
「但其实从一些蛛丝马迹中,也能了解到一些情况……」
「首先就是这个御札的问题。」
「正常而言,赵构不说每天都给岳飞写信吧,也会更据前线打仗,岳飞上奏,而回信。」
「赵构最后一封御札,是在三月十七,了解到的是三月初九的情报。」
「这时候,赵构还让岳飞去支援韩世忠。」
「按理来说,接下来,赵构应该回应初十,十一,十二,十三,乃至十四这几天发生的事情。」
「只要岳飞上奏,赵构就会回信。」
「甚至,哪怕岳飞不上奏,赵构在纵览全局,归纳情报的情况下,也会写密信给岳飞,告知岳飞情况。」
「可这一封御札之后,就再也没有给岳飞的御札。」
「也就是说,这是,赵构给岳飞的最后一封密信!」
「而后面,宋史中记载:张俊请求把所统率的军队改隶御前。」
「就按照以上的情况,推测一下大概发生了什麽事。」
「首先就是,在赵构不知情的情况下,三月十四,张俊跑到了建康府,十七号,赵构给岳飞写了最后一封信,十八十九二十号,就在这几天。」
「赵构还没来得及回岳飞其他的密奏,张俊就忽然出现在临安。」
「然后,跟赵构说,请求把他所统帅的本部兵马,接管赵构的亲军护卫,并且,改统制官为御前统制官。」
「这是什麽?说白了,就是直接把赵构给控制起来了!」
「当赵构身边的亲军都变成张俊统帅的兵后,哪还有密信能够送的出去?」
「这也是为什麽,赵构十七号还能发密信,十七号之后就没了。」
「毕竟,从建康到临安,还有一段不短距离。」
「但赵构十七号能发密信,往后就不行了。」
「因为张俊已经到了。」
「普通密信都发不出去,就更别说发求救密信了!」
「现在,皇帝被控制了之后,事情就好办了。」
「秦桧以高宗的名义,任命岳飞为枢密副使。」
「是的,就是枢密副使。」
「连韩世忠,张俊,都是枢密使,可偏偏,就岳飞,这个功绩能力,不输任何人的岳飞,就只是个枢密副使!」
「为什麽?」
「因为秦桧此时也还是枢密使。」
「这枢密副使,就要受到枢密使的节制,秦桧就直接成了岳飞的顶头上司。」
「同时,张俊与秦桧还合谋,废了三个宣抚司。」
「这三个宣抚司,分别是,张俊,韩世忠与岳飞。」
「说白了,就是罢兵权。」
「韩世忠与岳飞,是真的被罢免了兵权,但张俊不是,他的兵,全成了赵构的御前亲军。」
「废宣抚司是真的废,韩世忠与岳飞也是真的没了兵权,但张俊的兵权,自始至终都还在。」
「要不然,你让赵构去指挥一下张俊的那些兵?你看张俊那些兵是听张俊的,还是听皇帝的?」
「关键是,这还没完。」
「张俊与秦桧继续合谋,让所有统制官,就是岳飞韩世忠那些手下,能够带一万兵的那些统制官,全都改成御前统制官。」
「所谓御前统制官,就是直接成为了皇帝亲兵统制官。」
「而张俊,掌管着御前兵马,那些统制官多了这『御前』两个字,那韩世忠与岳飞的部将,全都归张俊节制了!」
「宋史原文就是这麽记载的:张俊请求把所统率的军队改隶御前。废罢三个宣抚司,改统制官为御前统制官,分别屯驻原来的地方。」
「就这麽简单的一步,解除了韩世忠,岳飞的兵权,还把岳飞与韩世忠手下大将,全都划到御前军,而张俊自己,就成了御前军的实际掌控者。」
「可以说,此时,南宋朝廷的情况就是,秦桧控制三省六部,张俊控制南宋的兵马,一文一武,这就是标准的政变模式了!」
「当然,在此期间,不是说赵构没有反抗。」
「赵构反抗的是,命三省,枢密院官员重新分班奏事。」
「之前说宋徽宗的时候就说过这个分班奏事。」
「就是一对一,一个个的来,这样,就能给赵构与岳飞单独见面说事的机会。」
「结果,后面就发生了张俊让他的兵马,变成赵构御前军这事。」
「原本,张俊或许还只是控制皇城,可现在,张俊直接控制皇帝了。」
「而岳飞韩世忠这些,到了皇城,没了兵权,想出也出不去,也算是变相的被控制了!」
「但这不代表岳飞就彻底废了。」
「岳飞在鄂州,还有几万的岳家军,那是岳飞的基本盘。」
「早在岳飞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岳飞在收服六郡后,就在鄂州屯兵,从这时候开始,鄂州就成了岳飞的大本营。」
「岳飞不管是班师,还是出兵,都是在鄂州。」
「所以说,岳飞对他们还是有威胁的。」
「而只需要岳飞离开临安,就能带着兵杀回来。」
「于是乎,岳飞在四月下旬的时候,就上奏,打算辞掉这枢密副使一职。」
「身上要是没了职位,岳飞就可以自己回到鄂州。」
「一回到鄂州,岳飞直接能带着兵杀回来。」
「张俊与秦桧政变,本质上与当初的苗刘兵变没有任何区别。」
「但张俊是当初苗刘兵变的亲历者。」
「苗刘兵变,因为张俊在外面,所以可以带兵打回来。」
「身为亲历者的张俊,自然会杜绝这种事情发生。」
「所以,岳飞这第一次请辞,赵构没答应!」
「当然,与其说是赵构,还不如说是秦桧与张俊不答应。」
「诏书是这样写的……」
【岳飞辞免枢密副使不允诏(绍兴十一年四月下旬)】
【敕:具悉。朕以虏寇未平,中原未复,更定大计,登用枢臣。惟吾制阃之良,宜有筹帷之略,俾参密席,庶协庙谟。当思注意之隆,遂展济时之志。守谦避宠,非予望焉。所辞宜不允。】
「反正就是说了一些官话,说什麽金国还没灭,中原还没收服,你又是朕统御一方军事的良才,希望你能够协助朝廷制定策略,你应该明白朕对你的重视,也只有这样,才能施展你济世安民的志向,一味的谦让与避宠,并不是朕对你的期望。」
「具体什麽情况,待会儿再解释。」
「还有第二封。」
「在五月上旬的时候,岳飞又一次请辞。」
「诏书是这样写的……」
【岳飞再辞免枢密副使不允诏(绍兴十一年五月上旬)】
【敕:具悉。朕焦心劳思,宵衣旰食,所愿训武厉兵,一洒雠耻。寤寐贤佐,协济良图。卿忠勇自奋,材智有馀,是宜左右赞襄,以辅不逮,蔽自朕意,擢贰枢廷。尚体异知,勉摅素蕴,毋稽成命,固执谦辞。所辞宜不允。】
「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朕日夜忧心国事,废寝忘食,希望通过训练军队一雪国耻,日夜寻求贤能辅佐,一展宏图,你的忠心与才能,朕是知道的,因此,适合在朕左右辅佐,弥补朕的不足,提升你为枢密副使,是希望你能够理解朕对你的知遇之恩,希望你努力发挥才华,不要拖延,接受任命!」
「就是这两封,岳飞想要请辞,赵构所谓的回信。」
「当然,相同的事情,其实在绍兴十年的时候,也发生过一次。」
「就是从朱仙镇班师,岳飞上疏,打算撂挑子不干了那一次。」
「原文是这样的……」
【颍昌捷后俄诏班师岳飞上章力请解兵柄致仕不允诏(绍兴十年八月上旬)】
【敕:具悉。卿勇略冠时,威名服众。分镇一道,使敌人无侵侮之虞;尽节本朝,致将士有忠诚之效。方资长算,助予远图,未有息戈之期,而有告老之请。虽卿所志,固尝在于山林;而臣事君,可遽忘于王室?所请宜不允。】
「意思是:爱卿勇猛和谋略冠绝当代,威名远扬,令无数人都感到佩服,爱卿负责镇守一方,敌人就不敢有侵侮的念头,你对朝廷尽忠职守,使将士们都效仿你的忠诚,朝廷正需要依赖你的深谋远虑,来帮助朕实现长远的规划,现在还没有到息兵停战的时候,你却提出了告老还乡的请求?你要是告老还乡了,可你让我怎麽办?」
「这一封,按照当时情况,能够证明是赵构亲自写的。」
「就拿这一封,与上面那两封作对比。」
「能看出什麽问题?」
「上面两份,很明显的假大空,属于官话,套话。」
「时不时还引经据典,什麽【俾参密席,庶协庙谟】,【寤寐贤佐,协济良图】?」
「绍兴十年的这份,很明显就接地气许多。」
「要称赞岳飞,直接言简意赅的称赞,同时,还强调,岳飞镇守一方,对敌人那恐怖的威慑力!」
「结果,到了上面两份,说什麽,提拔你为枢密副使,是希望你能明白朕的知遇之恩?希望努力发挥才华!」
「而且,上面两封,还都提到了【守谦避宠】【固执谦辞】。」
「这两个,就是一个意思,说岳飞想要辞职是因为谦让,避嫌。」
「你见什麽时候,赵构对岳飞说过这种话?」
「还谦让避嫌呢?」
「赵构就不会用这种语气去说岳飞。」
「拿绍兴十年这一次的不允诏来举例,赵构直接了当的就说,你要是走了,我怎麽办?」
「就这麽简单!」
「还谦让避嫌呢?谦个鬼的让?避个鬼的嫌?」
「打了这麽多年仗,难道赵构不清楚,岳飞适合混官场?还是混战场?」
「就因为赵构清楚岳飞在战场上的才能,所以,绝对不会只是给岳飞一个枢密副使那麽简单。」
「但凡岳飞是枢密使,这些话的逻辑都成立,毕竟枢密使都到头了。」
「偏偏这枢密副使,还是受秦桧直接管辖的枢密副使,这话他就不成立。」
「说白了,这两封不允诏,就不是赵构写的!或者说,就不是赵构本来的意思。」
「总之,眼看着岳飞这样不停折腾。」
「也为了防止岳飞闹出动静,或者发消息去鄂州,怕岳家军哗变,五月份,秦桧就以巡视边防为藉口,将岳飞转移到了楚州,也就是江苏淮安。」
「而楚州,江淮地区,说白了,就是张俊的地盘。」
「早在当年拥立赵构称帝的时候,他就驰骋江淮,平定淮宁,从这时候起,这楚州,就成了他的大本营。」
「其实与岳飞之于鄂州一样。」
「所以,跟着岳飞一起去的,还有张俊!」
「说实话,岳飞不是什麽初出茅庐的愣头青,出去巡视边防,还用得着张俊跟着?」
「说白了,就是监视软禁岳飞,要不然,张俊这枢密使,何必溜溜达达的跑去楚州巡边?这不是大材小用麽?」
「南宋就三个宣抚司,张俊,韩世忠,岳飞。」
「现在,其中两个都跑到楚州去巡边了。」
「好家夥,不知道的还以为金军举国之力南征呢!」
「六月十六,张俊与岳飞抵达了楚州,张俊认为,海州城不可防守,直接毁坏了海州城,把居民都迁移到了镇江。」
「同时,又让韩世忠,率军,抵达了镇江。」
「这下,三个宣抚司就在镇江凑齐了!」
「张俊这毁坏海州城的操作,确实有点迷。」
「不过,事实上也好理解。」
「说白了,就是想让韩世忠也跟着到镇江。」
「毕竟,海州城破了,总要有兵护送吧?啥?你说这是自己地盘?自己地盘那也要兵护送,要不然万一遇到土匪怎麽办?所以,那个小韩啊,你赶紧率兵前来保驾护航,咱哥三一道去镇江!」
「于是乎,岳飞与韩世忠,就被软禁在了镇江。」
「还有刘錡,也直接被解除了兵权。」
「就这样,赵构信任的大将,乃至忠于赵构的大将,全都被解除了兵权,该软禁的软禁。」
「此时,朝廷再也没有人能够威胁秦桧了。」
「大功告成,一切尘埃落定,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了。」
「张俊功劳最大,所以,他加太傅衔。」
「秦桧,他自己加了少保衔。」
「当然,顺道,秦桧让人重新修订的《徽宗实录》改好了,修订的官员全都官升一级。」
「八月份,岳飞被罢免了全部官职!」
「宋史记载的比较少,但很有意思。」
「宋史是这样记载的:九月初八,命令军器少监鲍据到鄂州清查宣抚司钱粮。鄂州前军副统制王俊告发副都统制张宪谋据襄阳叛乱,张俊逮捕张宪属吏进行查问。十二日,监司没能查处贪赃官吏罪行的遭到处罚。」
「先是,让人去查帐,结果,什麽都没查到。」
「什麽都没查到后,还吧那些没能查处到的官员进行处罚。」
「中间还夹杂着,王俊告发副都统张宪在襄阳谋反。」
「就这麽简单的一两条。」
「到是《金佗粹编》中记载的较为详细,张俊与秦桧,利用岳家军内部的矛盾,拿亲人威逼王贵,诬陷岳飞,然后又收买张宪的副统制王俊,诬告张宪谋反。」
「这下,就齐活儿了!」
「但诬告岳飞吧,这事有点抽象。」
「此时的岳飞,是无权又无兵,谋哪门子的反?」
「这个理由,就站不住脚。」
「所以,张俊在拿了张宪后,就严刑逼供,让张宪去诬告岳飞,但张宪不从,于是,张俊就凭空捏造岳飞给张宪写信谋反!」
「十月,岳飞下狱。」
「十二月,岳飞死在狱中。」
「说真的,就以张俊那拥立之功,再加上打仗也没怂过,好歹有能力。」
「张俊在赵构那边,也算是亲信,赵构也算是比较信任张俊。」
「结果,张俊却忽然反水了。」
「难道是因为岳飞夺走了他的一切,导致他病娇黑化?展开报复?」
「咳,到也没有这麽抽象。」
「一切,还得看利益!」
「而这个利益,就得从绍兴十年,赵构的土地政策引起的。」
「这也是张俊为什麽反水,帮助秦桧弄死岳飞的动机!」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
「金军两次南下,全都被岳飞给搅和了。」
「一次是打跑,一次是吓跑!」
「而这其中,最恨岳飞的,自然就是秦桧了!」
「秦桧让金军南下,自然是有他的目的。」
「但不管目的是什麽,只有南下才能达成,然而,这两次都被岳飞给打跑了,秦桧不恨岳飞谁恨?」
「秦桧就很清楚,光靠金军,是很难南下了,连南下都做不到,就更别提他的谋划了。」
「而其中,这最大的阻力,自然就是岳飞了。」
「所以,必须弄死岳飞。」
「但他想要解决岳飞,这困难还是很大的。」
「首先,他虽然是枢密使,但他是兼任枢密使,手中是没兵权的,他只是负责后方粮草的供应补给。」
「他自己是奈何不得岳飞的。」
「想要弄死岳飞,那就必须找有兵权的人帮忙。」
「而这人,就是张俊了。」
「三月份的时候,张俊基本上没有跟金人交战。」
「唯一的一次,还是派遣杨沂中与王德到濠州,结果,还被金军给埋伏了。」
「而他自己,在三月十四的时候,就抵达了建康府。」
「可以说,他自己一个人,是一路南下,根本没有理会金军。」
「三月份,赵构最后一封给岳飞的御札,是在三月十七日。」
「免得你们说我胡说八道,我把这份御札贴出来看看……」
【赐岳飞御札(绍兴十一年三月十七日)】
【累得卿奏,往来庐丶舒间,想极劳勩。一行将士日夜暴露之苦,道路登涉之勤,朕心念之不忘。比以韩世忠尚在濠州,与贼相拒,独力恐难支梧,累奏告急。卿智略有馀,可为朕筹度,择利提师,一出濠丶寿间,牵制贼势,以援世忠。想卿忠义体国,必以宗社大计为念,无分彼此。刘錡一军,已专令间道先行,张俊丶杨沂中亦遣兵前去,并欲卿知。十七日。付飞。御押。】
「这份御札很简单,说的还是金军在濠州的事。」
「金军是三月十三跑的。」
「很明显,三月十三的情报,还没到赵构手中。」
「此时,赵构知道的情报,应该还停留在三月初九。」
「中间至少有七八天的信息差。」
「赵构还以为前线还在打仗,结果,恐怕他自己都没想到的是,金军忽然跑了,张俊趁着这个信息差,直接跑到了建康府。」
「而建康府,距离临安,有五百多里地。」
「正常来说,行军打仗的话,至少要十天。」
「可张俊并不需要打仗。」
「这是在自己地盘,他想怎麽跑就怎麽跑。」
「三月初六,杨沂中丶刘倚先回师,张俊率轻兵留在后面。」
「注意,这时候,张俊已经是轻兵的状态。」
「而到了三月初九,张俊才派遣杨沂中丶王德到壕州。」
「也就是说,从这天开始,张俊直接率领着轻兵,一路南下,在三月十四的时候,抵达了建康城。」
「五天时间,三百五十多里地!」
「一天平均跑七十里地。」
「而之后发生了什麽,那就不得而知了,宋史没写!」
「但其实从一些蛛丝马迹中,也能了解到一些情况……」
「首先就是这个御札的问题。」
「正常而言,赵构不说每天都给岳飞写信吧,也会更据前线打仗,岳飞上奏,而回信。」
「赵构最后一封御札,是在三月十七,了解到的是三月初九的情报。」
「这时候,赵构还让岳飞去支援韩世忠。」
「按理来说,接下来,赵构应该回应初十,十一,十二,十三,乃至十四这几天发生的事情。」
「只要岳飞上奏,赵构就会回信。」
「甚至,哪怕岳飞不上奏,赵构在纵览全局,归纳情报的情况下,也会写密信给岳飞,告知岳飞情况。」
「可这一封御札之后,就再也没有给岳飞的御札。」
「也就是说,这是,赵构给岳飞的最后一封密信!」
「而后面,宋史中记载:张俊请求把所统率的军队改隶御前。」
「就按照以上的情况,推测一下大概发生了什麽事。」
「首先就是,在赵构不知情的情况下,三月十四,张俊跑到了建康府,十七号,赵构给岳飞写了最后一封信,十八十九二十号,就在这几天。」
「赵构还没来得及回岳飞其他的密奏,张俊就忽然出现在临安。」
「然后,跟赵构说,请求把他所统帅的本部兵马,接管赵构的亲军护卫,并且,改统制官为御前统制官。」
「这是什麽?说白了,就是直接把赵构给控制起来了!」
「当赵构身边的亲军都变成张俊统帅的兵后,哪还有密信能够送的出去?」
「这也是为什麽,赵构十七号还能发密信,十七号之后就没了。」
「毕竟,从建康到临安,还有一段不短距离。」
「但赵构十七号能发密信,往后就不行了。」
「因为张俊已经到了。」
「普通密信都发不出去,就更别说发求救密信了!」
「现在,皇帝被控制了之后,事情就好办了。」
「秦桧以高宗的名义,任命岳飞为枢密副使。」
「是的,就是枢密副使。」
「连韩世忠,张俊,都是枢密使,可偏偏,就岳飞,这个功绩能力,不输任何人的岳飞,就只是个枢密副使!」
「为什麽?」
「因为秦桧此时也还是枢密使。」
「这枢密副使,就要受到枢密使的节制,秦桧就直接成了岳飞的顶头上司。」
「同时,张俊与秦桧还合谋,废了三个宣抚司。」
「这三个宣抚司,分别是,张俊,韩世忠与岳飞。」
「说白了,就是罢兵权。」
「韩世忠与岳飞,是真的被罢免了兵权,但张俊不是,他的兵,全成了赵构的御前亲军。」
「废宣抚司是真的废,韩世忠与岳飞也是真的没了兵权,但张俊的兵权,自始至终都还在。」
「要不然,你让赵构去指挥一下张俊的那些兵?你看张俊那些兵是听张俊的,还是听皇帝的?」
「关键是,这还没完。」
「张俊与秦桧继续合谋,让所有统制官,就是岳飞韩世忠那些手下,能够带一万兵的那些统制官,全都改成御前统制官。」
「所谓御前统制官,就是直接成为了皇帝亲兵统制官。」
「而张俊,掌管着御前兵马,那些统制官多了这『御前』两个字,那韩世忠与岳飞的部将,全都归张俊节制了!」
「宋史原文就是这麽记载的:张俊请求把所统率的军队改隶御前。废罢三个宣抚司,改统制官为御前统制官,分别屯驻原来的地方。」
「就这麽简单的一步,解除了韩世忠,岳飞的兵权,还把岳飞与韩世忠手下大将,全都划到御前军,而张俊自己,就成了御前军的实际掌控者。」
「可以说,此时,南宋朝廷的情况就是,秦桧控制三省六部,张俊控制南宋的兵马,一文一武,这就是标准的政变模式了!」
「当然,在此期间,不是说赵构没有反抗。」
「赵构反抗的是,命三省,枢密院官员重新分班奏事。」
「之前说宋徽宗的时候就说过这个分班奏事。」
「就是一对一,一个个的来,这样,就能给赵构与岳飞单独见面说事的机会。」
「结果,后面就发生了张俊让他的兵马,变成赵构御前军这事。」
「原本,张俊或许还只是控制皇城,可现在,张俊直接控制皇帝了。」
「而岳飞韩世忠这些,到了皇城,没了兵权,想出也出不去,也算是变相的被控制了!」
「但这不代表岳飞就彻底废了。」
「岳飞在鄂州,还有几万的岳家军,那是岳飞的基本盘。」
「早在岳飞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岳飞在收服六郡后,就在鄂州屯兵,从这时候开始,鄂州就成了岳飞的大本营。」
「岳飞不管是班师,还是出兵,都是在鄂州。」
「所以说,岳飞对他们还是有威胁的。」
「而只需要岳飞离开临安,就能带着兵杀回来。」
「于是乎,岳飞在四月下旬的时候,就上奏,打算辞掉这枢密副使一职。」
「身上要是没了职位,岳飞就可以自己回到鄂州。」
「一回到鄂州,岳飞直接能带着兵杀回来。」
「张俊与秦桧政变,本质上与当初的苗刘兵变没有任何区别。」
「但张俊是当初苗刘兵变的亲历者。」
「苗刘兵变,因为张俊在外面,所以可以带兵打回来。」
「身为亲历者的张俊,自然会杜绝这种事情发生。」
「所以,岳飞这第一次请辞,赵构没答应!」
「当然,与其说是赵构,还不如说是秦桧与张俊不答应。」
「诏书是这样写的……」
【岳飞辞免枢密副使不允诏(绍兴十一年四月下旬)】
【敕:具悉。朕以虏寇未平,中原未复,更定大计,登用枢臣。惟吾制阃之良,宜有筹帷之略,俾参密席,庶协庙谟。当思注意之隆,遂展济时之志。守谦避宠,非予望焉。所辞宜不允。】
「反正就是说了一些官话,说什麽金国还没灭,中原还没收服,你又是朕统御一方军事的良才,希望你能够协助朝廷制定策略,你应该明白朕对你的重视,也只有这样,才能施展你济世安民的志向,一味的谦让与避宠,并不是朕对你的期望。」
「具体什麽情况,待会儿再解释。」
「还有第二封。」
「在五月上旬的时候,岳飞又一次请辞。」
「诏书是这样写的……」
【岳飞再辞免枢密副使不允诏(绍兴十一年五月上旬)】
【敕:具悉。朕焦心劳思,宵衣旰食,所愿训武厉兵,一洒雠耻。寤寐贤佐,协济良图。卿忠勇自奋,材智有馀,是宜左右赞襄,以辅不逮,蔽自朕意,擢贰枢廷。尚体异知,勉摅素蕴,毋稽成命,固执谦辞。所辞宜不允。】
「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朕日夜忧心国事,废寝忘食,希望通过训练军队一雪国耻,日夜寻求贤能辅佐,一展宏图,你的忠心与才能,朕是知道的,因此,适合在朕左右辅佐,弥补朕的不足,提升你为枢密副使,是希望你能够理解朕对你的知遇之恩,希望你努力发挥才华,不要拖延,接受任命!」
「就是这两封,岳飞想要请辞,赵构所谓的回信。」
「当然,相同的事情,其实在绍兴十年的时候,也发生过一次。」
「就是从朱仙镇班师,岳飞上疏,打算撂挑子不干了那一次。」
「原文是这样的……」
【颍昌捷后俄诏班师岳飞上章力请解兵柄致仕不允诏(绍兴十年八月上旬)】
【敕:具悉。卿勇略冠时,威名服众。分镇一道,使敌人无侵侮之虞;尽节本朝,致将士有忠诚之效。方资长算,助予远图,未有息戈之期,而有告老之请。虽卿所志,固尝在于山林;而臣事君,可遽忘于王室?所请宜不允。】
「意思是:爱卿勇猛和谋略冠绝当代,威名远扬,令无数人都感到佩服,爱卿负责镇守一方,敌人就不敢有侵侮的念头,你对朝廷尽忠职守,使将士们都效仿你的忠诚,朝廷正需要依赖你的深谋远虑,来帮助朕实现长远的规划,现在还没有到息兵停战的时候,你却提出了告老还乡的请求?你要是告老还乡了,可你让我怎麽办?」
「这一封,按照当时情况,能够证明是赵构亲自写的。」
「就拿这一封,与上面那两封作对比。」
「能看出什麽问题?」
「上面两份,很明显的假大空,属于官话,套话。」
「时不时还引经据典,什麽【俾参密席,庶协庙谟】,【寤寐贤佐,协济良图】?」
「绍兴十年的这份,很明显就接地气许多。」
「要称赞岳飞,直接言简意赅的称赞,同时,还强调,岳飞镇守一方,对敌人那恐怖的威慑力!」
「结果,到了上面两份,说什麽,提拔你为枢密副使,是希望你能明白朕的知遇之恩?希望努力发挥才华!」
「而且,上面两封,还都提到了【守谦避宠】【固执谦辞】。」
「这两个,就是一个意思,说岳飞想要辞职是因为谦让,避嫌。」
「你见什麽时候,赵构对岳飞说过这种话?」
「还谦让避嫌呢?」
「赵构就不会用这种语气去说岳飞。」
「拿绍兴十年这一次的不允诏来举例,赵构直接了当的就说,你要是走了,我怎麽办?」
「就这麽简单!」
「还谦让避嫌呢?谦个鬼的让?避个鬼的嫌?」
「打了这麽多年仗,难道赵构不清楚,岳飞适合混官场?还是混战场?」
「就因为赵构清楚岳飞在战场上的才能,所以,绝对不会只是给岳飞一个枢密副使那麽简单。」
「但凡岳飞是枢密使,这些话的逻辑都成立,毕竟枢密使都到头了。」
「偏偏这枢密副使,还是受秦桧直接管辖的枢密副使,这话他就不成立。」
「说白了,这两封不允诏,就不是赵构写的!或者说,就不是赵构本来的意思。」
「总之,眼看着岳飞这样不停折腾。」
「也为了防止岳飞闹出动静,或者发消息去鄂州,怕岳家军哗变,五月份,秦桧就以巡视边防为藉口,将岳飞转移到了楚州,也就是江苏淮安。」
「而楚州,江淮地区,说白了,就是张俊的地盘。」
「早在当年拥立赵构称帝的时候,他就驰骋江淮,平定淮宁,从这时候起,这楚州,就成了他的大本营。」
「其实与岳飞之于鄂州一样。」
「所以,跟着岳飞一起去的,还有张俊!」
「说实话,岳飞不是什麽初出茅庐的愣头青,出去巡视边防,还用得着张俊跟着?」
「说白了,就是监视软禁岳飞,要不然,张俊这枢密使,何必溜溜达达的跑去楚州巡边?这不是大材小用麽?」
「南宋就三个宣抚司,张俊,韩世忠,岳飞。」
「现在,其中两个都跑到楚州去巡边了。」
「好家夥,不知道的还以为金军举国之力南征呢!」
「六月十六,张俊与岳飞抵达了楚州,张俊认为,海州城不可防守,直接毁坏了海州城,把居民都迁移到了镇江。」
「同时,又让韩世忠,率军,抵达了镇江。」
「这下,三个宣抚司就在镇江凑齐了!」
「张俊这毁坏海州城的操作,确实有点迷。」
「不过,事实上也好理解。」
「说白了,就是想让韩世忠也跟着到镇江。」
「毕竟,海州城破了,总要有兵护送吧?啥?你说这是自己地盘?自己地盘那也要兵护送,要不然万一遇到土匪怎麽办?所以,那个小韩啊,你赶紧率兵前来保驾护航,咱哥三一道去镇江!」
「于是乎,岳飞与韩世忠,就被软禁在了镇江。」
「还有刘錡,也直接被解除了兵权。」
「就这样,赵构信任的大将,乃至忠于赵构的大将,全都被解除了兵权,该软禁的软禁。」
「此时,朝廷再也没有人能够威胁秦桧了。」
「大功告成,一切尘埃落定,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了。」
「张俊功劳最大,所以,他加太傅衔。」
「秦桧,他自己加了少保衔。」
「当然,顺道,秦桧让人重新修订的《徽宗实录》改好了,修订的官员全都官升一级。」
「八月份,岳飞被罢免了全部官职!」
「宋史记载的比较少,但很有意思。」
「宋史是这样记载的:九月初八,命令军器少监鲍据到鄂州清查宣抚司钱粮。鄂州前军副统制王俊告发副都统制张宪谋据襄阳叛乱,张俊逮捕张宪属吏进行查问。十二日,监司没能查处贪赃官吏罪行的遭到处罚。」
「先是,让人去查帐,结果,什麽都没查到。」
「什麽都没查到后,还吧那些没能查处到的官员进行处罚。」
「中间还夹杂着,王俊告发副都统张宪在襄阳谋反。」
「就这麽简单的一两条。」
「到是《金佗粹编》中记载的较为详细,张俊与秦桧,利用岳家军内部的矛盾,拿亲人威逼王贵,诬陷岳飞,然后又收买张宪的副统制王俊,诬告张宪谋反。」
「这下,就齐活儿了!」
「但诬告岳飞吧,这事有点抽象。」
「此时的岳飞,是无权又无兵,谋哪门子的反?」
「这个理由,就站不住脚。」
「所以,张俊在拿了张宪后,就严刑逼供,让张宪去诬告岳飞,但张宪不从,于是,张俊就凭空捏造岳飞给张宪写信谋反!」
「十月,岳飞下狱。」
「十二月,岳飞死在狱中。」
「说真的,就以张俊那拥立之功,再加上打仗也没怂过,好歹有能力。」
「张俊在赵构那边,也算是亲信,赵构也算是比较信任张俊。」
「结果,张俊却忽然反水了。」
「难道是因为岳飞夺走了他的一切,导致他病娇黑化?展开报复?」
「咳,到也没有这麽抽象。」
「一切,还得看利益!」
「而这个利益,就得从绍兴十年,赵构的土地政策引起的。」
「这也是张俊为什麽反水,帮助秦桧弄死岳飞的动机!」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